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知識拓展
“十三經”名目
“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十三經”指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周易》《尚書》《詩經》《儀禮》《周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①詳②。
有典③謨③,有訓③誥③,有誓③命③,書④之奧⑤。
注釋:
①三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②詳:詳細,周遍。③典、謨、訓、誥、誓、命:是《尚書》的六種文體。典,主要用於記載重要史實是經過和典章製度,或某項專題史實;謨,主要用於記載臣下為君主謀議如何治理國家;訓,用於記載賢臣訓導君主的講話;誥,主要用於記載君主的政令或君主對臣下的告誡或勸勉;誓,主要用於記載君主誓眾之辭,且多為軍事行動的誓詞;命,主要用於記載君主的冊命或某種命詞。④書:指《尚書》,是我國上古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相傳由孔子選編而成。⑤奧:含義深,不易理解。
譯文:
《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合稱“三易”,這三部書闡明了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
典、謨、訓、誥、誓、命,是《尚書》中的六種文體,把用這些文體寫成的文章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本道理深奧、內容豐富的《尚書》。
讀故事,懂道理
周文王演《周易》
商朝末年,商紂王懷疑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不忠,就把他關了起來。文王被囚禁羑裏以後,紂王和那些奸臣們還不甘心,暗地派了許多密探嚴加監視看管他,隻要發現他一點過錯,就要處死他。
聰明的姬昌,深知自己的險惡處境,每日飯不敢多吃一口,話不敢多說半句,白天背土修獄牆,夜裏就著地窖的草席研究學問,表麵十分虔誠。飯前跪拜,飯後謝恩,感謝紂王赦命之情,但是他把仇恨深埋在了心底,專心致誌地把伏羲八卦推理為文王八卦,用天幹、地支,陰陽兩分法,又把文王八卦演變為六十四卦。
就在姬昌苦心鑽研的時候,巨大的打擊來臨了。一天,紂王殺死了姬昌的兒子伯邑考,並將伯邑考的肉做成了餡餅送給姬昌吃,以此來考驗姬昌對自己的忠心。姬昌想:如果我不吃,紂王肯定會懷疑我。於是,他強忍悲痛,吃下了餡餅。姬昌因此消除了紂王的疑心,被無罪釋放。後來,姬昌經過長期的苦心鑽研,終於寫出了中國曆史上較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周易》。
知識拓展
《易經》知識
《易經》是一本關於占卜的書,但是它在解釋卦象的同時也揭示了許多人生哲理和事物變化的道理,因此又被人們看做是一部哲理書。《連山》是夏代的易書,《歸藏》是殷商時代的易書,《周易》是周代的易書。《連山》《歸藏》都已經失傳了,如今流傳下來的隻有《周易》。
我周公①,作周禮。著六官②,存治體③。
大小戴④,注禮⑤記。述聖言⑥,禮樂備。
注釋:
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死後,成王即位,由周公輔佐朝政,由於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②六官:《周禮》一書分六部分敘述國家製度的各個方麵,為《天官塚宰第一》《地官司徒第二》《春官宗伯第三》《夏官司馬第四》《秋官司寇第五》《冬官考工記第六》,其中職責相當於國家機構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③治體:政治體製。④大小戴:指漢代的儒家學者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⑤述:記錄前人的思想。⑥聖言:聖人的言論。
譯文:
周公姬旦製定《周禮》,記載了朝廷設立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各部門的分工情況,保存了當時的政治製度。
戴德和戴聖都編纂整理過《禮記》,他們傳述和闡揚了聖人的言論,完整詳細地記載了前代的禮樂典章製度。
讀故事,懂道理
周公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