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千字文》(6)(1 / 3)

回歸鄉裏後,疏廣天天花錢擺設酒食,邀請族人和老朋友一起娛樂,大家都非常開心。後來,有人勸他為子孫後代留一點產業,不要把財物耗費將盡。

疏廣笑著說:“我難道是老糊塗了,不顧念子孫嗎?隻不過家裏還有舊田老宅,讓子孫們勤勞耕作,應該能夠供其衣食。如果給他們多餘的錢財,隻能叫他們學會懶惰罷了!賢能的人若有錢財,就會削弱他的誌向;如果愚蠢的人也這樣,就更加助長他們的過錯。我雖沒有辦法來教化子孫,但不想助長他們的過錯。更何況這些金錢,是聖上恩賜我用來養老的,所以我用來與鄉親們共享皇上的恩賜,來盡我的餘日。難道這樣不對嗎!”

疏廣的一席話,說得那些來勸說他的人啞口無言。

說文解字:

梅妻鶴子

北宋有個大詩人叫林和靖,從小就刻苦好學,對經史百家了如指掌,但他性格孤傲,喜歡獨來獨往。長大後,他常常駕著一隻小船在湖上遊玩,和寺廟的高僧也有往來。每次有客人來,高僧就會讓門童把鶴放飛,這樣林和靖看到了,就會駕著小舟前來相聚。

後來,他一個人隱居在西湖的孤山下,常年足不出戶,以栽種梅花和飼養鶴來度日,偶爾做做詩。他一生都沒有結婚,沒有妻子和兒子,但因為他養著梅花和鶴,所以有“梅妻鶴子”的美稱。後來,人們通常用這個成語來比喻清高或隱居。

求古尋論①,散慮逍遙。欣奏累②遣,戚謝歡招。

注釋:

①論:古人的事情、言論。②累:牽掛,煩惱。

譯文:

悠閑的時候多讀讀古人的名篇典籍、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雜念,自在逍遙。多做使自己心情愉悅的事,排遣使自己心煩意亂的事,消除了不盡的煩惱,就會得來無限的快樂。

啟蒙故事:

不為五鬥米折腰

陶淵明出生在東晉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東晉著名的大將軍陶侃,但到他這一代,陶家已經敗落,生活貧困。盡管如此,從小陶淵明還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覽群書,養成不愛慕虛榮、不貪圖富貴的高潔品性。

在當彭澤縣令十天後的一天,他得到消息,說東晉權臣劉裕已自封為車騎將軍,總督各州軍事。這個野心家隻差一步就要奪取皇位,陶淵明預感到晉朝已是名存實亡,因而十分灰心,便準備離開衙門回家去。

回到家中,妻子見陶淵明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不好多問,便端上酒菜。可陶淵明卻不動筷,隻是坐在那裏歎氣。過了一會兒,陶淵明神情漠然地說:“我想辭職回家去。”

這時妻子提醒他,上百畝官田就要種上稻子,等收成以後再辭職吧。陶淵明聽後,長長歎了一口氣,說:“難道我要做糧食的奴隸嗎?我怎麼能為這五鬥米,去向那種卑鄙小人折腰呢?”

於是,陶淵明在出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後,就離開衙門,收拾行裝,返回家鄉,從此過起隱居生活。對於官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反而有一種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飲酒、寫詩,過著世外桃源的清閑生活。

說文解字:

四書五經

我國古代的名篇典籍有許許多多,但最有名的還要數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我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還有一本《樂經》,加上五經,這六本書也被稱作“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失傳了,就成了五經。

渠荷的曆①,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蚤②凋。

陳根委翳③,落葉飄颻。遊鶤④獨運,淩摩絳霄。

注釋:

①的曆:光彩燦爛的樣子。②蚤(zǎo):通“早”,指月初或早晨。③委翳(yì):同“逶迤”,曲折延伸。④鶤(kūn):傳說中的一種大鳥。

譯文:

池塘中的荷花開得鮮豔奪目,園林內的青草長出了嫩芽。到了冬天枇杷葉子還是蒼翠欲滴,梧桐一到秋天葉子就早早凋謝了。老樹根蜿蜒曲折,落葉在秋風裏四處飄蕩。隻有遠遊的大鳥在天際獨立飛翔,直衝布滿彩霞的雲霄。

啟蒙故事:

胸有成竹

北宋有個畫家叫文同,他畫的竹子非常逼真,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畫竹高手,每天都會有不少人慕名而來,或者向他學習,或者希望求得他的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