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春的困惑有幾多(3)(3 / 3)

3.成為開朗、樂觀、豁達的人。同時,在集體交往場合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總是以為別人都在盯著自己,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在別人的品評之中,以至老是擔心自己一舉一動是否得體,結果反而弄得自己緊張拘束。其實,在集體交往場合,你隻不過是集體中的一分子,誰也不會專門盯住你,注意你一個人的。因此,要擺脫那種過多考慮別人評價的交往心理定勢,不要苛求自己,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反倒會顯得自然大方。

考砸了時的心理壓力

自從查到高考分數,月陽便一言不發地賴在床上。隨即,家裏的氣氛也變得沉重起未,爸爸把電視機的聲音開得很小,媽媽見月陽手機不斷接到同學的問分短信,使細聲問月陽是否回電,月陽理也不理,除了飯量大減,5天來月陽不洗澡、不上網、不出門。爸爸試圖和月陽談談,可他反複重複一句“考不上大學這輩子就完了,不如死了算了”。媽媽怕他想不開,幹脆請假在家陪他。同樣,這幾天呂麗也是高考失敗。平時,呂麗在班上成績不錯,可由於過分緊張,她隻考了376分。雖然媽媽不斷地安慰她“上不了公辦的,就花錢上民辦學校”,可媽媽越是安慰,她的心裏越難受。一連幾天,呂麗將自己關在房間裏,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她覺得對不起下崗的父母。

1.重拾信心走出低穀。這些高考失敗的考生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失落感、負疚感、喪失信心、否定自己,有的甚至出現了失眠到焦慮到抑鬱的症狀。某院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寧提醒說,高考失敗出現焦慮、失落感很正常,重要的是如何調整心態、走出高考失敗的低穀。首先,考生家長要控製情緒,別對孩子說氣話,否則會給孩子壓力。其次,適度傾訴是個好辦法,考生可向父母、老師、同學講講自己的後悔、沮喪,包括諸如“活得真沒意思”、“死了算了”等極端想法,在訴說過程中,漸漸地包袱也被扔掉了。考生要放眼看世界看人生,橫向對比別人,縱向看自己的人生,人都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高考不如意,隻是人生若幹個失敗中的一個。

認識到這一點,丟掉一些幻想的成分後,再來看待高考,可以讓今後的目標更切合實際。

2.成才並非上大學一條路。失敗考生與家長應懂得“當一扇門向你關上,必然有另外一扇門向你打開”的道理。因為高考隻是考查人的部分能力和素質,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更不能以此推論自己自己將一事無成。成才的道路很多,並非隻有上大學一條。對於失敗考生的出路,專家分析認為,可以根據自己和家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繼續深造。其實,一些二級專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具有一技之長的一線操作人員供不應求,如建築類、服裝類、汽車修理類等的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所以失敗考生不妨考慮一些民辦學校。另外,自考、複讀、遠程教學也是一條出路。

尊重孩子的隱私

小菊,16歲,下麵是她的自述:我很氣憤地寫信向您反映一件事,我的日記本被人偷看了,而且偷看的人居然是我的爸爸、媽媽,更讓我氣憤的是:他們是撬開我的抽屜的呀!

我喜歡寫日記,我把自己內心深處的話都寫在日記裏,這是我的秘密。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不尊重我!我氣極了,質問他們,他們居然說:“看看有什麼了不起的,你人都是我們生養的。”我真的很生氣!

對了,差點忘了告訴你,我是初三學生,我總感到進了初三以後,我已經長大了,成熟了,有好多事我不再願意像以前那樣都告訴父母了,而是傾訴在日記本中,而且我越來越感到日記本、抽屜是自己的領地,我把它們全鎖了起來,可想不到他們居然會那樣!

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

小江,15歲,下麵是他的自述:我是初三學生,我有一個很大的煩惱,那就是媽媽經常私拆我的信件。

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學裏的、外麵輔導班裏認識的、一起排練節目的,等等。平時學習太緊張了,我們就寫信聯係。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媽媽就要拆開來,先看看,然後才肯給我。我說了她好幾次,她就是不聽。我感到自己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小孩子了,應當擁有自己的交友領域了,所以我感到媽媽這樣做是不尊重我。

那天,媽媽拆看了我的來信後,一邊把信扔給我,一邊說:“哼,你現在什麼也不告訴我了,我看你瞞得了我。”天哪!我有什麼東西要瞞著她呀!

老師,您說我媽媽這樣做,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