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姑娘”的煩惱
李靜是個皮膚略黑、容貌一般的姑娘。從小學起,她與班級女同學在一起時,並未在意自己的長相。到了初中,身邊的女伴出落得亭亭玉立、皮膚白皙,她就越發感到自己皮膚黑是醜陋的,深感痛苦。班級裏個別淘氣的男同學背後戲稱她為“黑姑娘”。她聽到後,越發感到傷心和痛苦,覺得自己就像一個“醜小鴨”,是被人們遺棄、沒有價值的人,在這種情緒籠罩下,她整日鬱鬱寡歡,怪爹媽沒有給自己一個美麗的麵容。如此心境使她的學習成績逐漸下滑,這更使她內心充滿自卑感。眼看就要參加高考了,她整日愁眉苦臉,覺得自己“完了”,沒什麼前途可言。誰都比自己強。
隨著年齡的一天天長大,女孩子開始喜歡照鏡子,同時還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她們發現鏡裏的自己長得並不漂亮的時候,心裏就會感到很沮喪,甚至會埋怨爸爸媽媽,為什麼會把自己生得皮膚這麼黑,鼻子這麼扁,眼睛這麼小,個子這麼矮,等等。如果學習成績再不如別人,或體育成績不達標,就又會覺得自己“天生太笨”、“低人一等”,甚至會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太低。女孩一旦有了這種自卑自厭的心理之後,常常會覺得自己很醜陋,像一隻不受別人歡迎的“醜小鴨”。
有“醜小鴨”心理的女生在與他人特別是異性交往的時候,最容易產生哪些不必要的煩惱?
“醜小鴨”心理的女生在與他人特別是異性交往的時候,最容易產生自卑感和自我封閉傾向。比如:明明是長得挺正常,卻固執地認為自己很醜、很差、很笨,總以為自己是他人茶餘飯後的笑料,誤以為別人不願理睬自己,在自己和同學中間築起一道牆,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敢參加課外的集體活動,害怕別人看不起;不敢參加體育運動,怕別人笑自己笨;不敢跟男生說話或交朋友,擔心不能與他們融洽相處,怕他們會譏笑自己。
“醜小鴨”這種內心深處的痛苦是因為“醜”引起的。為什麼美與醜對人的影響這麼大?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愛美動機以及對美醜的情緒體驗,都產生於人的需要,在社會需要中比較核心的是“自尊的需要”,如人們渴望在社會中獲得一定地位,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獲得表揚讚美等。這種需要從人的很小年齡就開始發展,並不斷得到強化。人們常覺得一個漂亮的小孩比一個醜的更討人歡喜,也就給予他更多的愛,而“醜小鴨”同樣有著被愛的渴望和被尊重的需求,但因為容貌醜而難以得到,而人的需要越是得不到滿足越會變得強烈,同時,在心理上所遭受的挫折也就越大。憂鬱痛苦、自卑自棄、灰心絕望等,日漸強烈。
怎樣解除這種不必要的煩惱呢?
1.坦然正視。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都希望自己生得美,但願望畢竟不是現實,一個人生得美與醜,不能由自己決定。麵對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常作無益的哀歎,就會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緒之中不能自拔,這是不少容貌不佳者的通病。醫治此病的根本辦法就是坦然正視現實,打消自己在頭腦中不切實際的願望,重新調整認識。另外,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容貌美醜雖與人際吸引力有一定關係,但主要表現在異性之間。而異性之間又重在選擇對象的問題上,對於一般人際交往,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之間,其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在一般人際交往中,人們看重的是修養品德,學識才華,是否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至於外貌的好壞,人們通常並不重視。
2.別太敏感。容貌不佳者往往有一種病態的敏感,特別注意別人對他的容貌產生的反應,如臉色、眼神、語氣等。不僅對直接涉及其容貌的談論反感、憤怒,而且對影射其容貌的言詞特別忌諱,推而廣之,凡可使人聯想起其容貌特征的諧音字、形容詞、比喻等,他都深惡痛絕,嫉之如仇。這是一種變態心理。事實上,每個人的容貌都無法隱瞞的,也不必去隱瞞。因為人都有一種好奇心理,喜歡探究奧秘。越是躲躲閃閃、掩掩遮遮,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越不想讓人知道的事情,別人越是想知道。這樣,越害怕被別人傷害就越容易被傷害,倒不如大大方方,坦然相對,別人不再感到稀奇,自己也就無所忌諱。再說,在同伴、同學、同事這個熟悉的生活圈子裏,反正大家都認識你、了解你,有什麼可忌諱的呢?在陌生的環境中,反正周圍的人都不認識你,以後又不打交道,讓他們評頭品足吧,又何必忌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