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軍事科技6(1 / 3)

隨著遮蔽和融合技術的不斷發展,隱形飛機種類逐漸更新和增加,智能無人駕駛飛機也將廣泛使用,致使空軍的作戰效能大大增強。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空中作戰,不僅是支援陸、海作戰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達到一定戰略戰役目的相對獨立的作戰方式。激烈的電磁較量是高技術戰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戰爭的全過程和陸、海、空、天的各個作戰領域內,並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獨特的影響。

高技術戰爭實際上也是牽涉軍事太空係的戰爭,要動用軍事衛星占領太空陣地,進行較量的裝備要涉及到反衛星機載導彈、粒子束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和航天飛機等。

遮蔽與融合技術在隱身技術中運用之後,已成為軍事高科技的前沿陣地,也是當今的熱門技術。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廣泛的開發,而且取得長足的進展。

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國防部在1990至1992財年的“國防關鍵技術計劃”中列入了“目標特征控製”的項目,在1993年財年的“國防關鍵基礎技術”中的“材料與工藝”項目中,主要也是研究減少目標暴露特征的有關材料與工藝。在1992到1994財年美國在此項技術上的投資累計達12億美元,使它在這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美國休斯頓實驗室正在研究等離子遮蔽技術的關鍵問題,擬用等離子體包圍兵器外殼,使其雷達有效散射麵積降低20分貝左右,試驗證明這種技術具有較好的隱蔽效果。除用於隱蔽飛機——隱身飛機外,還正在擴展隱蔽導彈——隱身導彈,以及隱蔽坦克——隱身坦克,隱蔽艦艇——隱身艦艇,隱身戰車,隱身機場,隱身通信等的研究領域。

由於偵察和監視技術的飛速發展,加之精確製導,精確定位,幾乎是:指到哪兒就能準確打到哪兒,致使遮蔽和融合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海灣戰爭在遮蔽與融合技術方麵是一次較具規模的展示。42天的時間裏美國調用50多架F一117A隱身戰鬥機,共出動了約1300架次,投擲了約2000噸炸彈,對保持多國部隊在海灣戰爭中的空中優勢起了重要作用。

所謂示假術,亦稱誘惑、欺騙術,是指在戰爭中散布假情報、實施佯動、設置假目標等,使敵誤假為真,作出對其不利的反應所采取的措施,進而達到轉移敵方視線,麻痹敵人,消耗敵人,有效地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

從未來高技術戰爭的發展趨勢看,在未來戰場上,具有全球軍事指揮控製係統之稱的C3I係統生存力強,可靠性高,具有自治能力,並且向外層空間發展,形成立體的配置,全球聯通的網絡,集戰略戰術係統為一身,將成為影響戰爭全局的重要因素,對戰爭勝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C3I係統,就稱不上高技術戰爭;具有高度機動、高度殺傷破壞能力的空軍武器裝備將更趨完善,作戰飛機將具有全高度、全天候、全方位空戰能力,隱形、短距起降,融合保形等技術將得到發展應用,並裝備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具有全麵攻擊能力的新一代機械武器,機載火控係統趨向綜合化、一體化、自動化,其空中打擊能力將更加猛烈,殺傷破壞能力更加強大,發現目標就能將其摧毀;偵察器材將向高時效,遠距離,多功能,多手段的方向發展。這些未來戰場高技術對偽裝欺騙和示假技術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高技術戰爭的實踐再一次證明:戰爭不但是尖端武器裝備和經濟實力的對抗,也是軍事家主觀能力的競爭,是人的謀略和能力的較量,是戰爭雙方綜合能力的競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示假措施將不斷地加以補充和完善,示假的方法和手段將不斷變化和提高,示假術會更加自然逼真,靈活巧妙無論高技術武器裝備多麼先進,隻要充分發揮謀略水平,積極進行戰略戰役欺騙,巧妙運用各種示假手段,特別是對處於劣勢裝備和戰略防禦的軍隊來說,抵抗住敵人強大的火力突擊,大量消耗敵人的人力和物力,減少對己方的殺傷破壞,有效地保存戰爭潛力,轉化敵我力量的對比,變被動為主動,變劣勢為優勢,就能把握戰場的主動權,譜寫出高技術戰爭中以弱勝強的新篇章。

無人機明星

(一)以色列“蒼鷺”無人機

“蒼鷺”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372千克,任務設備重量63千克,巡航速度102千米/小時,實用升限4876米,最大航程120千米(無中繼)、250千米(有中繼),翼展16.6米,機長8.5米,批高2.3米。

以色列裝備的無人機主要有“偵察兵”、“獵犬”、“搜索者”、“蒼鷺”等,其中“蒼鷺”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馬拉特子公司研製的大型高空戰略長航時無人機。該機主要用於實時監視、電子偵察和幹擾、通信中繼和海上巡邏等任務。它可攜帶光電/紅外雷達等偵察設備進行搜索、探測和識別,進行電子戰和海上作戰。其設計特點是,采用複合材料結構、整體油箱機翼、先進的氣動力設計(L/D>20)、可收放式起落架、大型機艙、電源係統功率大、傳感器視野好等。動力裝置采用四衝程活塞發動機。“蒼鷺”在7620米高度,以1孔不入50千米/小時的速度巡邏時,其續航時間為36小時,在4570米高度巡邏,續航時間為52小時。數據實時傳輸距離在有中繼時可達1000千米。該機裝有大型監視雷達,可同時跟蹤32個目標。采用輪式起飛和著陸方式。這種無人機具有典型的預警機的特點,代表了無人偵察機的一種發展方向。以色列正在研製攻擊無人機,如“哈比”反輻射無人機,主要對付敵方的地麵警戒,引導雷達及地空導彈和高炮的火控雷達。

(二)俄羅斯“熊蜂”無人機

俄羅斯裝備了圖—243、圖一141、圖—300、“熊蜂”等無人機。“熊蜂”無人機實際上是一種小型遙控無人駕駛飛行器,其使命是利用機載可變焦電視攝像機和可晝夜觀測的紅外照相機對作戰部隊的戰術縱深實施偵察。采用帶準進式螺旋槳的常規氣動布局,可變後掠翼,機上裝有可保障軟著陸的機械減震裝置,由一體化發射控製站負責發射前自動檢測、發射、無人機的遙控和信號接收,並通過電視監視器實時顯示,操作員從電視屏幕上可看到無人機偵察到的地麵圖像、無人機所在航線及其所處位置坐標。“熊蜂”無人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存能力強。防空兵器很難打到它,隻有在準確掌握其航線的情況下,用密集炮火才能將其摧毀。車臣戰爭期間,俄空降兵在巴姆特和維傑諾村及其他地區的作戰中曾成功地使用了“熊蜂—1”型無人機,減少了人員傷亡。飛行速度110—180千米/小時,飛行高度1000~3000米。這種無人機體積小,戰場生存能力較強,但它的續航時間隻有二小時,它的無線電通信距離較近,決定了其活動半徑隻有60千米,顯得有些欠缺。“熊蜂”無人機的成功研製,說明俄羅斯的小型無人機技術已相對較成熟。

(三)英國“不死鳥”(Phoenix)中程無人機

馬可尼公司研製的“不死鳥”(Phoenix)中程無人機目前已編入英國陸軍皇家炮兵第32團和第39團服役。這兩個團都裝備有AS90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不死鳥”無人機將為炮團提供偵察照片和數據。“不死鳥”無人機最大使用高度2440米,偵察半徑60公裏,在1000米高度下視場為800平方千米。根據一項5億美元的合同,英國陸軍將接收大約8個地麵控製站和50架“不死鳥”無人機。目前,馬可尼公司提供的是紅外探測設備,可以晝夜照相。這種無人機的探測係統較單一,影響了其偵察能力,所以英國防部正在研究開發的戰場生存能力和有效載荷,增加合成孔徑雷達、激光照射係統、聲頻探測係統和化學探測係統。

(四)美國“掠奪者”無人機

美國裝備了“坎姆者普特”、“龍”、“蚊”、“食肉動物”、“掠奪者”等無人機。其中“掠奪者”是美國戰略無人機計劃的第一個重要成果,該機主要用於前線部隊,為陸軍旅和陸戰隊特遣部隊提供電子光學和紅外情報。曾被派往波黑戰場進行空中偵察,飛行記錄為2620任務小時,證明了其作戰的價值和能力。“掠奪者”是一種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它的最大速度為240千米/小時,載重204千克,最大飛行高度7620米,作戰半徑926千米,續航時

間40小時。它可裝備電視及紅外攝像機或合成孔徑雷達。它的光電儀器在4.5千米的空中拍攝圖像的分辨率達40厘米,可以從圖像中分辨出進出轎車或房屋的是否為同一個人。它的合成孔徑雷達不僅可進行大麵積搜索,還特別適合在惡劣的天氣下使用,其分辨率達到30厘米(U—2偵察機為2.7米)。尤其是它可將拍攝到的圖像以接近實時的(延遲時間1秒)方式發送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它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具有這種能力的現役無人機。由於它在波黑的戰功卓著,被美軍稱為“波黑上空的低空衛星”。繼這種無人機之後,美國又研製了“暗星”等無人作戰機,並使用了隱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