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後記(1 / 2)

這本書其實離完結還早。這個故事,還沒有講完。我會繼續在下一本書裏,講關於元天劍和他的小夥伴們的故事。

我甚至連主角都沒換,就像玩魔獸紅警什麼的,元天劍不過換了個ID,又重新開了張新地圖,繼續刷怪而已。

我結束它開新書,除了前麵說的,想試試看通過這麼久的磨礪,是不是能寫出讓人接受的書以外,還因為我確實沒時間對前麵出現的一些邏輯問題進行修補。於是希望擺脫前期的邏輯漏洞,重新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這是我的第一本小說,所以更多的,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主。為了保持不斷更(這有點強迫症……),我幾乎沒有認真構架過。原以為自己會回頭修訂,後來發現,這不過是一個美好願望。

工作的變遷,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忙,再加上有家有室,留給自己的寫作時間,實在太少了。所以我常常會忘了前麵寫了什麼,一旦發現前言不搭後語,連忙在接下來的章節裏試圖彌補。

這種彌補,就像人們常說的謊言一般,我用一個邏輯錯誤,去糾正另一個邏輯錯誤,最後必然是越錯越多,最終隻能不堪重負。

其實我原本用不著寫得這麼辛苦,我認為我還是很會講故事的,而且想象力還算可以。在我腦海裏,還有無數個形象需要塑造,無數個世界需要開拓,但是最後我還是寫成了這樣,究其原因,其實在一開始,我都說了,我想矯枉,結果卻過正了。

為什麼會矯往?我有什麼資格說矯枉?這其實緣於我看小說的經曆。

我還是算得上一個文學愛好者的,首愛詞,其次詩,再次便是各種各樣的小說了。當然,僅限於長篇小說。到了我這個年齡,首先在我閱讀庫裏被淘汰的,便是現代散文,以及現代詩。

現代散文和現代詩,我以為隻適合寫給自己看。因為絕大多數此類作品,除了煽情,還是煽情,有點過於清新,而且容易誤導生活。相較而言,我倒是很認同現代詩,但是它的載體卻錯了,我認為,現代詩不過是盲從西方的結果,真正將詩化為經典的,應該是曲,詩歌詩歌,沒有歌,你寫什麼詩啊!

好!肯定有人不認同我的觀點,可是難道你不覺得,現代詩隨便怎麼寫,它能超過唐詩宋詞嗎?不說別的,哪怕你拿去跟相聲的八扇屏比——錯了,哪怕你拿去跟民間流傳的俚語山歌比,它們算什麼?要學習文辭精華,老祖宗留給我的,已經夠了!比起那些無病呻吟的文青風格,我寧願看薛之謙的段子……

至於散文,我隻看《古文觀止》,當然,這隻是我對散文的分類。如果有時間,我更喜歡看《資治通鑒》,也看《史記》啊,《三國誌》什麼的,當年求學的時候,我就把它當散文看,裏麵的故事,以及用語的精煉程度,真的很精彩。

可惜年齡大了,已經沒有精力去搜羅那些古文,畢竟自己不是文學專業出身,對古文的掌握程度,尚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沒有休閑時間,是提不起再看它們的興趣的。人嘛,都貪圖享樂,何必看個書把自己折騰得死去活來的?

基於上述理由,不知是哪一天開始,我喜歡上了長篇小說。對,隻限於長篇。

我很排斥看短篇,甚至中篇,這可能是源於我常常會投入其間,成為故事的某個角色,於是不願意關於“我”的故事那麼快結束。這是我的真實想法,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曾有這種感受,每當看到結尾,除了意猶未盡,往往會悵惘若失。哪怕這本小說很爛,爛到你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會把它看完。

這種情緒幾乎發生在每個故事的結尾。

我看過無數小說,古典的,現代的,國內的,國外的。相對而言,我不喜歡外國小說,哪怕它被吹得天花亂墜,我不是說它不好,而是真的不適合我。比如說《戰爭與和平》,我曾經下了無數次決心把它看完,至今都隻看了個開頭!

或許是它裏麵那些人的名字太讓我難受了?應該有這個原因吧!不過,本質上說,我是瞧不起西方文學的。您問我理由?我特麼幾千年從未中斷的文明,哪怕再爛,萬裏挑一,能比你差?你特麼的逗我!

可能您又會反駁我,說我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這話我認!我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什麼印象派,什麼意識流,老祖宗早就有了,需要你們文人去吹捧西方?你說我瞎扯?那請您去看看《全唐詩》,什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