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語言表達的能力訓練(5)(1 / 3)

相比之下,以直觀概念來命題,故事結構可以具體直接一些,因為由具體指定的事物編出的故事,可能會呼喚各種有聯係的人物,有各種不同的結局和寓意;而抽象概念的命題比直觀概念的命題可以想象的領域要寬,在同樣的理念下,可以尋找多種人物形象編故事。

具體命題的那個事物,可能是考生原來不了解的,應該說並不影響編故事。比如,命題是“上網”,可是考生並沒有上過網,他可能不大清楚什麼是上網,這對於編故事來說不困難,完全可以這樣講:“有一個山區的學生,總是在報紙上看到上網的報道,可他一直不知道上網是怎麼回事,他就到處去問別人。一次他到了縣城……”這樣,完全可能以“詢問、求知”為主線來編故事,其中將會有順利和不順利、有悲有喜。編故事的人自己知道多少上網的知識,就讓故事裏的人物知道多少,最後以“還要繼續找”或者以“明天就能到網上了”為結局。

2.形象命題

形象命題指的是用實物、美術作品、音樂、音響、影視片斷等多種藝術形象來命題。這樣的藝術形象既是故事的規定性,又對故事展開想象的引導和啟發。

有一種形象命題的方式是以幾件物品作為命題。或者是實物,或者是實物的圖畫。乍一看,作為故事的規定條件,這三樣東西沒有直接的關係。比如:茶杯—鞋子—金魚、鮮花—自行車—台燈。需要通過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係和事件的發展將這三樣物品自然地聯係起來。可能是將三件物品(或者其中的一兩件)當作故事的中心、關鍵,也可能在故事發展中順便提到或者遇到這三件物品。

不要簡單地用一兩句的造句形式把三件物品套進去。不能“某人放下茶杯穿上鞋子走到金魚缸旁觀看”;也不能“某人買了一盞台燈從商場出來騎上自行車,慌慌張張地撞翻了一個賣鮮花的花攤”。這隻能說是組詞造句,還不是編故事。編故事是要利用這幾件事物編串出若幹情節來,成為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有了規定的命題,故事怎麼編?編故事的時候是不是在心中把故事完全編好了再講呢?可能時間不允許。在準備考試的時候,心中編好了的故事,並非是完善的,一旦講起來,肯定有變化,如果不立足於邊講邊編,那麼一下子卡住了。便會陷入慌張。

可以一邊編一邊講,想到的不妨先講出來,講的時候再繼續編下去。事實證明,這是個可行的辦法。實際的情況是,把最先編出來的故事講出來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聯想,然後再繼續講出新想象的內容。

邊講邊編故事,要注意記住自己已經講過了的內容,別出現前後矛盾的現象。

(二)編故事的方法

編好一個有聲有色的故事,需要充分展開想象,調動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合情合理地構想和推斷,並以情節和內容來吸引聽者,主要需要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麵的問題。

1.人物和人物關係

人物,是故事的載體,故事是在人物身上發生的。

要根據命題中的規定想象設置人物。人物要有比較明確的個性,這個個性要符合命題的規定。

如果說是邊想邊講故事的話,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人物,然後從這個人物身上引出故事;也可能最先想出來的是一個什麼事情的開頭,然後再說是什麼人。雖然命題給定的範圍是很寬的,但也是有界定的,不能超越。

人物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可以是自己個人生活經曆範圍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動物王國,是未來世界,是宇宙世界,還可以是古今時間隧道裏的穿梭者,現實和虛幻世界的並行人……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間要有反差,有矛盾,有差異才能產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