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當你長大以後,請你告訴我,你曾經讀過孔老師推薦的書,那時候,白發蒼蒼或者已經完全禿頂的孔老師,將是何其快樂啊!

史記故事《史記》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我國最有魅力的曆史宏篇,它由司馬遷撰寫,以獨特的魅力,閃爍著眾多曆史人物的飛揚神采和思想光芒。司馬遷(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長,是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自幼酷愛讀書,二十歲時開始出外雲遊,走遍了名山古跡,整理了諸多的曆史傳說。後來他回到長安,做了郎中,管理車騎,又多次隨漢武帝外出巡遊,並奉命出使到雲南、貴州和四川等地,了解了當地許多風土人情。公元前108年,司馬遷接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並在公元前104年開始編撰《史記》。

幾年之後,司馬遷因為替出擊匈奴兵敗投降的李陵辯護,惹怒了漢武帝,被投人大獄施以腐刑。出獄後,他又被任命為中書令,主掌皇帝的文書事宜。從此,司馬遷開始全身心地投人到《史記》的編撰中,並在五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完成了這部史學巨著。

《史記》又名《太史公書》,記載了從遠古時代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三千餘年的曆史。比較係統地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內容,取材審慎、規模宏大、體製完備,為後來的史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史記》是一部具有批判意義的史學巨著,它記錄了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肯定了他們對推翻秦王朝的重要意義。還論述了荊軻刺秦王的事件,讚揚了荊軻不畏強權的精神本質。在《史記》中,不論是對帝王、官吏或民間百姓,也不論是政治家、軍事家、文人學者,還是俠客與醫者,司馬遷都做了準確的描述。並以尊重史實的態度如實記錄,這使得《史記》的文獻價值非常珍貴。

另外,《史記》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筆下的古代人物,個個都是性格鮮明、躍然紙上。其語言描述精煉生動,極具文學性,讀起來琅琅上口,故事性極強。魯迅更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來讚美史記。

司馬遷很早就編撰好了《史記》,但在當時知道此書的人並不多,而是在他死後由他的外孫將這部曆史奇書呈現給了世人,從此廣為流傳,使得《史記》成為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讓人們永遠銘記司馬遷對後世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