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外國篇(上)(3)(3 / 3)

1731年,他開辦了自己的印刷廠,並利用自己擁有的藏書,籌辦了費城圖書館。這是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

1736年,富蘭克林正式參與政治。他被聘為賓州議會秘書並一直連任到1751年。此後他做出一係列的貢獻:1737年富蘭克林創立了第一個救火隊;1751年又用募捐的辦法辦了一所公共醫院;1753年他任美洲副郵務總長。這期間他注意減低郵費,加速郵遞,使美洲郵政業大為改觀。

富蘭克林四十歲之前,集中精力創辦了一些公共福利和文化教育事業,在1754年以後政治又迫使他把科學儀器放在一邊。這中間隻有七八年的時間能夠利用來從事科研,但在這幾年內,他卻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富蘭克林開始做第一次電學實驗時,科學界對靜電現象還了解不多。他從實驗中解決了當時電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萊頓瓶的作用原理(萊頓瓶能容電、放電,大大促進了電學實驗)。他還利用充電體之間靜電的吸力和斥力的作用製造了電輪。這實際上是個不斷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發明。這個發明預示著現代化電動機械的出現。

在大氣電學方麵,他第一個發現雷電是由電造成的。一天,大雷雨襲來,富蘭克林帶著他的兒子到野外放一隻“神奇的風箏”。風箏頂上有一根尖鐵棒,下麵係一隻鐵鑰匙。他把沒有電的“萊頓瓶”放在鑰匙上,一陣雷鳴電閃過後,“萊頓瓶”裏有電了。後來,富蘭克林根據這一實驗,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時間去從事社會活動。富蘭克林特別重視教育,他興辦圖書館、組織和創立多個協會都是為了提高各階層人的文化素質。

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由於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鬥爭的最前列。從1757到1775年他幾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獨立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經七十高齡的富蘭克林又遠涉重洋出使法國,贏得了法國和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援。1787年,他積極參加了製定美國憲法的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在親人的環護中溘然逝去。4月21日,費城人民為他舉行了葬禮,兩萬人參加了出殯隊伍,為富蘭克林的逝世服喪一個月以示哀悼。本傑明·富蘭克林就這樣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八十四個春秋,靜靜地躺在教堂院子裏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隻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俄國科學之父羅蒙諾索夫

羅蒙諾索夫,1711年生,俄國唯物主義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奠基者。他既是文學家、詩人、語言學家、美術家、曆史學家,又是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冶金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創建了俄羅斯第一所大學。他本人也被人稱為是“一所大學”。

羅蒙諾索夫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發現了物質不滅定律和運動守恒定律;他創立了原子和分子學說,揭示了物質結構原理;他發明了避雷針、夜光鏡、水平儀、聚光鏡、風速表等多種科學儀器。因此俄羅斯人民稱他為“科學之父”。

羅蒙諾索夫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白海沿岸度過的。當時,俄國北部地區文化比較發達,阿爾漢格爾斯克是俄國最大的海港城市,英、荷等國的商船經常往來於此。這種環境對羅蒙諾索夫的興趣與誌向頗有影響。他從十歲起就協助父親捕魚。與狂風惡浪搏鬥鍛煉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緊張繁重的勞動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美麗奇妙的自然景色開闊了他的視野。

羅蒙諾索夫十歲那年跟隨父親駕船到北冰洋捕魚。他們打算用幾天時間捕滿船艙再返航,可在中途遇上了大風暴。海上烏雲翻滾,狂風呼嘯。風暴襲擊著漁船,好像凶殘猛禽撲向孤飛的小鳥一樣。刺眼的閃電撲麵而來,大海咆哮著,海上的巨浪把漁船拋來拋去,風濤的吼聲淹沒了漁民的叫喊聲。羅蒙諾索夫拚命地劃著漿,用盡全身力氣平衡著顛簸的漁船。他站在船頭密切地注視著風浪變化,決心同大家一起,去爭取一線生機和希望,竭力避免船沉人亡的悲慘結局。

突然,震耳欲聾的爆裂聲響起,原來是一座大冰塊向漁船靠近了。如果漁船和大冰塊相撞,其結果是無法想象的。隨後,一個巨浪把漁船卷向了空中,並拋向大冰塊。

羅蒙諾索夫緊閉雙眼,隻覺得一陣猛烈的撞擊後,自己滑了出去。等醒來時,他摸到身邊是堅硬光滑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