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迫於生計而整日忙碌,有時不得不拋下小安徒生。他跑到外麵玩耍,但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一見他就拳打腳踢,譏笑謾罵,說他“生得醜”,“穿得破”,“是下賤人的崽子”。
父親為了安慰自己寶貝的獨生子,給他特製了一些木偶玩具。從此安徒生就與木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還異想天開地成立了一個傀儡戲班。他用破布縫了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把一個個木偶裝扮成英俊的王子、美麗的公主、駭人的巫師、有錢的紳士等。他還請父親當了這個戲班的“顧問”,自己任“編劇”和“導演”,整天演出各式各樣的節目。
在安徒生八歲那年的一天,曾有一個自稱為巫婆的貧婦到他家來求乞。安徒生的媽媽是迷信的女人,要求這乞婦先給他的小兒子算個命才給錢。結果乞婦給安徒生下了這麼一個大預言:“這小孩子必將走大運,飛上枝頭作鳳凰。有一天整個歐登塞城會點起燈來向他表示敬意。”
1867年安徒生離開故鄉歐登塞快有五十年了。歐登塞城正式請他回去慶祝。於是他在寒冷的12月榮歸故裏。當日全城的學校為了他放假一天,市民夾道歡呼,家家戶戶掛起紅白國旗,在市政廳裏全城的重要人物盛裝聚集一堂,來接待這位從前窮鞋匠的兒子。
在夜間盛宴結束後,市長請安徒生站到一個打開的長窗戶前,外麵一城燈火,各行會的成員拿著火把到市政廳前向安徒生獻歌。在這時刻,六十二歲的安徒生一定想到算命巫婆的預言終於成真了。
●進化論者達爾文
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生於英國希魯茲別利,祖父和父親都是著名的醫生。
童年時代的達爾文,經常去郊野捕捉昆蟲,收集鳥卵,細心觀察各類生物的形態和習性。達爾文家中有一座不小的花園,他和兄弟姐妹整天在綠樹叢中玩耍。
兒時的生活環境,使達爾文產生了對生物學的興趣。他很愛看書,科學書和文學書都愛看,尤其是喜歡《世界奇觀》。這本書引起了他的幻想。他決心要去遠遊,認識世界。這對於他後來從事的科學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不喜歡當時學校裏一潭死水般的教條式學習,而希望通過接觸實際,不斷探索,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可是這一切在他的家人看來卻是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並且認為他“是一個平庸的孩子,智力遠在普通人的水平之下”。
為此,校長責罵他是“二流子”。爸爸教訓他:“除了打獵、養狗、捉老鼠以外,你什麼都不會!將來隻會玷汙你自己,也會玷汙整個家庭!”
然而,達爾文的成才要歸功於他的媽媽。她是一位善良勤勞的家庭婦女,擔當著照料家庭、教育兒女的責任。
媽媽教他認字、唱兒歌,給他講故事。
一天,天氣晴朗,媽媽領著達爾文和妹妹在樓前的小花園裏玩耍,兩個孩子采了一些花朵,又去捕捉蝴蝶。媽媽拿起花鏟想給剛栽的樹苗培土,她鏟起一撮烏黑的泥土,用鼻子聞了聞,然後把它培在小樹的樹根旁邊。
“媽媽,我也要聞聞。”達爾文歡天喜地地蹦跳過來,學著媽媽的樣子聞著烏黑的泥土。
媽媽心想:孩子,你好好聞吧,這是大自然的氣味。別看這泥土烏黑,但卻是萬物生長的基礎。
媽媽正想著怎樣通俗地對孩子進行教育,突然達爾文提出了問題:“媽媽,您為什麼要給樹苗培土?”
“我要樹苗像你一樣茁壯成長。”媽媽說,“別小看這泥土,是它長出了青草,青草育肥了成群的牛羊,我們才有了肉、奶;這泥土使花朵開放,蜜蜂才成群地飛來;這泥土滋養著玉米、高粱和小麥,我們才有了糧食和麵包。”
“媽媽,那泥土裏為什麼長不出小貓和小狗來呢?”
媽媽是個很有耐心的人,她了解兒童的好奇心。她從來都不指責孩子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而是耐心地給孩子解答。她笑著對達爾文說:“小貓和小狗是貓媽媽和狗媽媽生的,是不能從泥土裏長出來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對嗎?”
“對啊,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是誰呢,她又是誰生的?”
“聽說最早的媽媽是夏娃,是上帝造的。”
“那上帝是誰造的呢?”
“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對於我,對於你爸爸,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個謎。我希望你長大了自己去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也許從那時起,生命從何而來的問題就印在了小達爾文心中,直到他最終自己找到這個秘密的答案。
“媽媽,我將來要向爺爺和爸爸那樣,做一個有學問的人!”聽了媽媽的誇獎,達爾文挺起小胸脯說。
“好孩子,隻要你努力學習,一定會有作為的。”看著聰明可愛的孩子,媽媽臉上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