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出生一年後,父母就離婚了,他跟著母親過日子。母親每次演出都把兒子帶在身邊。
卓別林的母親也是一位喜劇演員,美麗而勤勞能幹,靠在雜劇團做演員養活卓別林及其哥哥。
卓別林幼年時,家境還算寬裕。母親善於調劑生活,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使卓別林總能享受到溫馨的家庭歡樂。
母親還常常領卓別林去劇場看演出,那輕鬆詼諧的喜劇表演,給卓別林的童年生活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而觀看演出的同時,他時常模仿台上的演唱,居然也像模像樣的。
卓別林五歲那年,母親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時,嗓子突然失聲,發不出任何聲音。台下觀眾噓聲一片,母親極為尷尬,難過地走下舞台。舞台監督這時想起平日愛唱愛跳的卓別林,便拉他上合救場。卓別林平生首次登台,麵對台下黑壓壓的觀眾,他毫不怯場,模仿著母親的表演,又唱又跳,輕鬆自如。觀眾對小卓別林的即興演出大為讚賞,錢幣像雨點兒般拋到台上。
這是卓別林表演生涯的開始。
母親因經常失聲,終於告別了舞台,終止了演藝生涯。母子三人生活無著,貧困交加。但是,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母親也從未忽略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她用深深的母愛哺育、感召著卓別林。在後來的人生道路上,卓別林由衷地感激母親這博大深沉的愛。他也由此領悟到:愛、憐憫與人性的主題,才是一切藝術所應具有的最偉大、最永恒的主題。
不幸接踵而至,卓別林的母親患了精神病,被送進瘋人院。根據法院的判決,卓別林由他父親撫養。幸好母親不久病愈,卓別林重新回到了她的身邊。母親含辛茹苦地積攢下一些錢,把卓別林送進了學校。但是不到兩年,母親無法繼續負擔他的學習費用,他隻得輟學。靠父親的推薦,不滿十歲的卓別林進入一個兒童舞蹈班,靠演出賺些錢貼補家用。此後一年間,卓別林先後當過雜貨店的跑腿、診所裏的傭人、書店的夥計、印刷廠的徒工等。1901年底,卓別林被一個戲班子的老板看中,讓他跟著戲班子到外地巡回演出。
1907年,卓別林終於被倫敦專演滑稽啞劇的卡爾諾劇團錄用。他刻苦訓練,精益求精,把雜技、戲法、舞蹈、插科打諢、令人發笑的憂鬱和讓人流淚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為一體,初步形成了他後來的那種獨特的啞劇風格。幾年過去,卓別林成了卡爾諾劇團的台柱,獲準到法國和美國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萊塢的一家製片公司看中了卓別林,和他訂了一年的合同,從此,卓別林那有名的化妝——圓頂帽、小胡子、燈籠褲、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陸續出現在銀幕上了。卓別林對此曾經解釋說,小胡於是虛榮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褲子是一係列可笑行為和笨拙舉止的寫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紈絝子弟的標記,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別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劇效果。
卓別林不但擅長表演,而且勝任導演、編劇,還能作曲配樂,演奏多種樂器。他的大部分電影都是自編、自導、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揮的。卓別林在藝術領域內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在世界影壇上被稱為是集作家、導演、演員、作曲家和舞蹈家於一身的偉大天才。
●想當國王的孩子戴高樂
戴高樂,著名政治家,1890年生,法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領導法國流亡政府開展抵抗運動,為挽救國家危亡、恢複國家榮譽做出了貢獻。二戰勝利以後,戴高樂曾任法國總理和總統。
戴高樂的祖父是一位曆史學家,對法國的曆史十分熟悉。父親原是一位教員,後來為了保衛祖國,在普法戰爭期間誌願參軍,與來犯的敵人英勇作戰,光榮地獲得了軍功章。祖母和母親也都是很有文化見地的人,她們經常給小戴高樂講曆史故事,教育他要熱愛法蘭西民族,要敢於為法國的榮譽而獻身。
一天,母親給小戴高樂講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講了普魯士軍隊侵入法國,他祖父聽說有個不爭氣的法國元帥向敵軍投降時,傷心地大哭起來;他父親聽說前線吃緊,法蘭西民族處於危難之時,毅然投筆從戎,誌願參軍上了前線。小戴高樂當即向媽媽表示:“我長大了,一定要當個軍人,為國家榮譽而戰!”
戴高樂在童年時代,有兩大愛好:一是喜歡看書,二是喜歡玩兒打仗遊戲。
戴高樂小小年紀就博覽群書。他讀詩人羅斯丹的作品,讀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作品,他還讀曆史小說和名人傳記。他閱讀了大量的曆史作品,尤其對戰鬥英雄故事十分感興趣。
戴高樂喜歡玩兒打仗遊戲,而且總是玩兒得特別認真。有一次,小弟弟皮埃爾哭著回家來,媽媽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哥哥打他了。媽媽追問原因,弟弟皮埃爾說:“我們玩兒打仗遊戲,我扮情報員,哥哥扮司令官。司令官命令我送一份情報到前線去,我被敵人發現了。被俘後,我沒有聽從司令官先前的囑咐,不但沒有把寫著情報的紙條吞進肚裏,反而把紙條交給了敵人。哥哥惱火極了,大罵我是叛徒,把我狠狠教訓了一頓!”
還有一次,戴高樂氣急敗壞地從外麵衝進家門,大喊大叫:“法蘭西是我的,法國是我的,誰也別想從我手裏搶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