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現錯誤時,就會找出一大堆借口來為自己辯解,並且說起來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比如“交貨遲延,這完全是企管部門的不好”,“質量不佳,這都要怪質檢部門工作的疏忽,與我沒有關係”,“我的工作都是按公司的要求去做的,錯不在我”,等等。你認為找借口為自己辯護,就能把自己的錯誤掩蓋,把責任推個幹幹淨淨,但事實並非如此。也許老板會原諒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會感到不快,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你為自己辯護、開脫,不但不能改善現狀,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還會讓情況更加惡化。
有一個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工程師,有學識,有經驗,但犯錯後總是找各種借口自我辯解。工程師應聘到一家工廠工作,廠長對他很信賴,遇事都讓他放手去幹。結果卻是多次失敗,而每次失敗又都是工程師的錯,可工程師總有一條或數條理由為自己辯解,每一次都說得頭頭是道。因為廠長並不懂技術,常被工程師駁得無言以對。廠長看到工程師不但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推脫責任,心裏很是惱火,隻好讓工程師卷鋪蓋走人。
當我們犯了錯誤,習慣性的做法是為自己辯解。其實這樣做是很不明智的。
如果能夠主動承認錯誤,那麼你獲得別人諒解的機會反而大大增加,那時你的錯誤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日本的零售業巨頭大榮公司裏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很優秀的年輕人畢業後一起進入大榮公司,不久被同時派遣到一家大型連鎖店做一線銷售員。一天,這家店在清理賬目的時候發現所交納的營業稅比以前多了很多,仔細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兩個年輕人負責的店麵將營業額多打了一個零!於是經理把他們叫進了辦公室,當經理問到他們具體情況時,兩人麵麵相覷,但賬單就在眼前,事實確鑿。
一陣沉默之後,兩個年輕人分別開口了。其中一個解釋說自己剛上崗,所以很有些緊張,再加上對公司的財務製度還不是很熟,所以……而在這時,另一個年輕人卻沒有多說什麼,他隻是對經理說,這的確是他們的過失,他願意用兩個月的獎金來補償,同時他保證以後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走出經理辦公室,開始說話的那個員工對後者說:“你也太傻了吧!兩個月的獎金,那豈不是白幹了?這種事情咱們新手隨便找個借口就推脫過去了。”
後者卻僅僅是笑了笑,什麼都沒說。這件事看似就這樣過去了,但那以後,公司裏有幾次培訓學習的機會都無一例外地給了那個勇於承擔失誤的年輕人。另一個年輕人坐不住了,他跑去質問經理為什麼這麼不公平。經理沒有對他做過多的解釋,隻是對他說:“一個事後不願承擔責任的人,是不值得團隊信任與培養的。”
郭恒由打雜工步步高升,逐漸成為一家建築公司的工程估價部主任,專門估算各項工程所需的價款。有一次,他的一項結算被一個核算員發現估算錯了2萬元,老板便把他找來,指出他算錯的地方,請他拿回去更正,並希望他以後在工作中細心一點。郭恒不肯認錯,也不願接受批評,反而大發雷霆。他說:“那個核算員沒有權力複核我的估算,沒有權力越級報告。”
老板問他:“你的錯誤是確實存在的,是不是?”
郭恒說:“是的。”
老板見他既不肯接受批評,又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本想發作一番,但念及他平時工作成績不錯,便和藹地對他說:“這次就算了,以後要注意了。”
不久,郭恒又有一個估算項目被查出了錯誤。老板把他找來,一提到他的錯誤,郭恒就立刻翻臉,反駁老板說:“好了,好了,不用羅唆了。我知道你還因為上次那件事對我有成見,現在特地請了專家查我的錯誤,借機報複。可是我想你一定不會得逞,這次我的估算不會有錯。錯的,一定是你和那個混蛋專家。”
老板等他發泄完了,便冷冷地說:“既然如此,你不妨自己去請別的專家來幫你核算一下,看看你究竟錯了沒有。”
郭恒果然請別的專家核算了一下,發現自己確實錯了。
老板非常惱火地對郭恒說:“現在我隻好請你另謀高就了,我們不能讓一個不許大家指出他的錯誤、不肯接受別人批評的人,來損害我們公司的利益。”
自己犯了錯卻責備他人,這是與同事相處的大忌。最受企業歡迎的員工應該敢作敢當,敢於承認錯誤,而不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推卸責任的人。
人們都有一個大弱點,喜歡為自己辯護,為自己開脫,真正做到知過能改並不容易。一般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首要原因可能是虛榮心在作祟。一向認為自己各方麵的能力都不錯,很少有失誤發生,久而久之,自然養成了“一貫正確”的意識。一旦真的出現過錯,則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出於對麵子的維護,人們會找理由開脫,或者幹脆將過錯掩蓋起來。
另外的原因是怕影響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威信及信任,其實,如果是作為下級,敢於正視自己的過錯,可能會更加得到領導的賞識與信任;如果作為上級,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過錯也會使下屬對自己更加敬重,從而提高自己的威信。
勇於認錯不僅是一個人應具備的素質,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看看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是如何麵對自己的過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