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超越自卑,父母應適當引導(4)(1 / 3)

孩子從夢中驚醒過來,已經是一身的冷汗。第二天,小男孩帶著幾個自己的同學到了昨晚見到撿垃圾的老人那兒,圍在那個小女孩周圍,漫罵和攻擊道:

“你這個又髒又臭的垃圾孩,誰讓你不好好學習的,真該打……”

人們說類似“考不上大學就去種地!”“沒文化就去撿垃圾!”這種話,無形中往孩子的腦海中灌輸了“農村人就是考不上大學的人”“撿垃圾的就是沒文化和不好好學習的人”的錯誤思想,孩子從心底裏便開始看不起種地的人和撿垃圾的人,這影響了孩子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成長。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思思幾天就是不想上學去,媽媽決定親自“押送”她去。路上,經過一個書報攤,媽媽說隻要思思去學校上學,就給思思買一本卡通書。媽媽掏錢給思思去買的時候,思思拉住媽媽,把錢往媽媽兜裏塞,說:“媽媽,我不買了,我今天不去上學。”

媽媽生氣地跟思思說:“不去上學,就不能學會認字,不能學會算數,更不能學會與人相處,你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長大了就沒有什麼用!隻能去撿垃圾了。”思思哭喊著說:“我不去撿垃圾……”

在家長(尤其是城市裏的父母)看來,撿垃圾是一種恥辱,因此可以通過強化這種恥辱來教育孩子,達到激發孩子努力學習的目的。殊不知這樣說,隻能給孩子造成錯覺,認為凡是撿垃圾的,都是不好好學習的人:自己萬一哪天成績不好了,媽媽也會讓自己去撿垃圾。因而一方麵歧視撿垃圾的人,一方麵又極度緊張和恐懼,生怕自己會出什麼錯。

但是,在現實中也有能夠依靠撿垃圾幫助家庭分擔憂愁、解決學費問題的有誌氣的孩子,他們不靠父母,不靠銀行的貸款,也不用社會的捐資。而是快樂自信地靠自己的雙手賺錢,這無疑是一種光榮,一種做人的精神。

小麗是一個馬上就要初中畢業的學生,她媽媽這期間也很緊張,因為初三是關鍵的一年,小麗能否考上理想的重點高中,將會影響她將來能否上一個好的大學。

由於學習緊張,壓力大,爸爸媽媽也總是在她耳邊嘮叨:要好好學習,要上重點高中,將來……本來小麗的成績還可以,可是這個學期上半學期的成績卻不太理想。

小麗在初一初二的時候,可是班裏的前三名啊。媽媽的臉色開始難看了。

看著一般的成績和排名,小麗決心再努力一把,把自己的成績提上去。她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在學校多向老師同學請教,在家裏也是廢寢忘食地看書,寫作業。到了下半學期,考試結果一公布,小麗依然是在班裏的中等名次徘徊。小麗心裏著急,也不知道是方法不對,還是壓力過大,或是自己真的能力偏低。可是爸爸媽媽對她失望了,這失望漸漸轉變為嘮叨和責怪:“我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錢都用在你身上,你怎麼就不爭氣?”“總是考這麼差的分數,我看那還是腦子笨,笨蛋一個……”聽到這些,小麗也偷偷難過。

這天是星期日,媽媽的同事許阿姨過來串門,小麗也出來同許阿姨打了個招呼。剛想回自己的房間,許阿姨就同小麗談起了學習上的事情,問她考試如何,成績怎麼樣。小麗吞吞吐吐,很不好意思。媽媽搶過話來說:“她許姨啊,不怕你笑話,我這孩子,真是不爭氣啊,考試排名,總是在中等徘徊,這怎麼能上重點啊?”“不會吧,小麗這孩子不是挺機靈的嗎,學習又用心?”“機靈,她要是機靈,能考這麼差的成績?”爸爸插嘴說。媽媽這個時候一臉怨氣地看著小麗說:“你呀你呀,真不讓我省心,你說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個笨蛋?”

站在一旁的小麗再也受不了了,她哭泣著飛奔到自己的房間裏,嘭地關上了門。媽媽的氣還沒有消,“你看這孩子,沒大沒小的,我就說她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