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這種處世哲學所追求的快樂,是個人“知足”之樂,這樣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會產生對生活的不滿、對別人的妒忌,甚至對人生失望。因為這種追求和滿足的隻是一個“自我”,如果這個“自我”不能滿足,那麼僅有的一點快樂就會轉化為痛苦。
當然,指出“知足常樂”的生存哲學的狹隘和片麵之處,並不是說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講知足。知足還是不知足,要看具體情況。一方麵,“知足”也可以使我們在今昔對比之後,更加珍惜今天的進步利幸福,防止因物質享樂欲望的不知足而貪婪、墮落。但是,絕不能離開自強、進步談知足。對於“不知足”也要作具體分析,並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取的。那種好高騖遠、貪得無厭的不知足,同消極的自私的知足一樣,也會破壞正常的生活秩序。
“有誌者,事竟成”,這是創造性思考的根本,而傳統的觀念,比如“知足常樂”則是創造性成功計劃的頭號敵人。傳統的觀念會阻礙你的進步,阻礙你進一步發揮你所真正需要的創造性。以下是對抗傳統觀念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示:
第一,樂於接受各種創意。要拋棄“不行”、“辦不到”、“沒有用”等思想沉渣。
第二,要有實驗精神。廢除固定的例行事務,去嚐試新的書籍、新的網站,結交新的朋友,或是采取和從前不同的上班路線,或過一個與往年不同的假期等等。
第三,勤於思考。對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對每件事都要定出更高的標準。在曆史上,一直有這種觀點,認為人的左手和右手具有不同的分工,右手與推理、秩序、邏輯、數學和法律等有關,左手則與想象、情感、美感、幽默、藝術等有關;右手代表工具、規律和成就,左手代表直覺、想象和潛意識。
這種傳統觀念已經得到了現代科學的證據,腦科學告訴我們,控製右手的大腦左半球,其主管範圍是:語言、聽覺、參與分析推理;而控製左手的大腦右半球,其主管是範圍是:綜合思維、對音樂、藝術和美學鑒賞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發現,某些人在思維過程中跨度很大,能夠海闊天空地聯想;而有些人則缺少應有思維廣度,隻能在一個問題的圈子中繞來繞去,思路總是打不開。從創新的角度來說,思維的廣度是必不可少的。在許多場合下,把思維廣度擴展一下,便會引出一連串的創意。這就需要發散式思維。
以前,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張生和李生去京城遊玩。到了京城後,張生在客店裏看書,李生便來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閑逛,忽然他看到路邊有老婦人在賣一隻玩具貓。
他好奇地走上去,那老婦人說,這隻玩具貓是她們家的祖傳寶物。因為家裏兒子病重,無錢醫治,才不得已要將此貓賣掉。李生隨意地用手拿起貓,發現貓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鐵鑄就的,然而,聰明的李生一眼便發現,那一對貓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為自己的發現狂喜不已,他問老婦人:“這隻貓要賣多少錢?”
老婦人說,因為要為兒子醫病,所以三兩銀子便賣。
李生說,那麼我就出一兩銀子買你的兩隻貓眼吧。老婦人在心裏合計了一下,認為也比較合適,就答應了,李生欣喜若狂地跑回旅店。笑著對正在埋頭看書的張生說:我隻花了一兩銀子竟然買下了兩顆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議。張生發現這兩個貓眼的的確確是罕見的大珍珠,便問李生是怎麼回事。李生便把他買貓眼的事情講給他聽,聽見李生的話,張生眼睛亮了一下,急切地問:“那位老婦人現在在何處?”張生立即放下手中的書,跑到街上,按照李生所講的地址,找到了那位賣貓的老婦人。他說:“我要買你這隻貓。”老婦人說:“貓眼已經被別人先行買去了,如果你要買,就出二兩銀子便可以了。”
張生付了銀子,把貓買了回來。李生見後,嘲笑他道:“兄弟呀,你怎麼能花二兩銀子去買這個沒眼珠的貓呢?”
張生卻沉默著坐下來把這隻鐵貓翻過來翻過去地看,最後,他向店家借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刮鐵貓的一個腳,當黑色脫落後,露出的是黃燦燦的黃金,他高興地大叫道:“李生兄你看,果不出我所料,這貓是純金的啊!”
我們可以設想,當年鑄這隻貓的主人,一定怕金身暴露,便將貓身用黑色漆了一遍,就如同一隻鐵貓一般了,此時,見此情景,李生後悔不迭。
張生笑道:“你雖然能發現貓眼是珍珠的,但你卻缺乏一種思緒的聯想,分析和判斷事情還不全麵,你應該好好想一想,貓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麼貓的全身會是不值錢的黑鐵所鑄嗎?”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思維聯想的重要性,“舉一反三”將會對個人的發展、事業的發展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啊!創造性思維是人腦思維活動的高級層次,是智慧的升華,是人腦智力發展的高級表現形態。
有一個推銷員,他以能夠賣出任何東西而出名。他已經賣給過牙醫一副假牙,賣給過麵包師一個麵包,賣給過瞎子一台電視機。但他的朋友對他說:“隻有賣給馬鹿一個防毒麵具,你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
於是,這位推銷員不遠千裏來到北方,那裏是一片隻有馬鹿居住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