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他對遇到的第一隻馬鹿說:“您一定需要一個防毒麵具。”
“這裏的空氣這樣清新,我要它幹什麼!”馬鹿說。
“現在每個人都有一個防毒麵具。”
“真遺憾,可我並不需要。”
“您稍候,”推銷員說,“您已經需要一個了。”說著他便開始在馬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廠。“你真是發瘋了!”他的朋友說。“不然,我隻是想賣給馬鹿一個防毒麵具。”
當工廠建成後,許多有毒的廢氣從大煙囪中滾滾而來,過了不久,馬鹿就來到推銷員處對他說:“現在我需要一個防毒麵具了。”
“這正是我想的。”推銷員說著便賣給了馬鹿一個。“真是個好東西啊!”
推銷員興奮地說。
馬鹿說:“別的馬鹿現在也需要防毒麵具,你還有嗎?”
“你真走運,我還有成千上萬個。”
“可是你的工廠裏生產什麼呢?”馬鹿好奇地問。
“防毒麵具。”推銷員興奮而又簡潔地回答。
可見,需求有時候是製造出來的,解決矛盾的高手往往會先製造出矛盾來,這也是發散思維的妙用。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對經營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人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上激烈的商品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和思維能力的競爭,隻有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才能使企業保持領先的地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豐田汽車為何能夠長盛不衰?豐田人說過:“好產品,好主意就是豐田汽車高質量的秘密。”多年來,豐田公司一直把“好產品、好主意”作為企業管理的座右銘。
倘若經營者缺乏這種應有的經營眼光和智慧,“聞得雞好賣,連夜磨得鴨嘴尖”,一哄而上,硬往一條道上擠;開發新產品,不考慮市場占有率有多大,各種層次的消費者各占多大比例,發展前景如何;因循守舊,安於現狀,缺乏創新意識,等等。這就是缺乏經營謀略的表現。
成功的企業家往往在那些有利可圖而又無人涉足的空白領域興起,往往在與傳統的經營思維模式根本不同的境界上思考,往往在風險大但效益高的市場中搏殺,往往是敢於提出“不怕做不到隻怕想不到”的經營觀念,這怡恰是其有“誌”而又有“智”的過人之處。
中鬆義郎,是日本著名的發明大王,堪稱是當今最大,也最有錢的發明大王,他已有兩千多項專利了。中鬆博士有兩座工作室,一座叫“靜室”也叫石屋,另一座叫“動屋”。在構思新創意時,他就到“靜屋”去,一邊聽音樂,一邊進入“心靈遠足”的狀態,不久新創意就會噴發而出,接著再到“動屋”去,把剛才的創意付諸實施。中鬆先生每天早上8時上班,一直到深夜4時才入睡。他認為夜深人靜時正是“心靈遠足”的好時光,也是創意爆發的時刻。
有一位德國的哲學家,名叫萊布尼茨。據說他曾給當時的國王講哲學。
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國王不相信,就讓宮女們到後花園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不用說,宮女們折騰半天,一個個空手而回。別看一片小小的樹葉,如果細細考究起來,它所具有的屬性同樣是無窮多的:長短、寬窄、厚薄、色彩的濃淡、邊緣的鋸齒形狀、中間的脈絡走向……其中的每一種屬性都可以再細分出許許多多種。要想找出兩片樹葉,其各自無窮多的屬性完全吻合,顯然是辦不裂的。樹葉是這樣,每一種事物是這樣,每一種現實問題也都是這樣。然而我們的思維經常受到各種因素的約束,對同一種事物和現象隻能夠看到它的一種或少數幾種屬性,並且以此為滿足。
一個建築公司的經理忽然收到一份購買兩隻小白鼠的賬單,不由好生奇怪。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兩隻老鼠是他的一個部下買的。
他把那部下叫來,問他為什麼買兩隻小白鼠。
部下答道:“上星期我們公司去修的那所房子,要安裝新電線。我們要把電線穿過一個10米長,但直徑隻有2.5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磚石裏,並且彎了4個彎。我們當中誰也想不出怎麼讓電線穿過去,最後我想了一個好主意。”
“我到一個商店買來兩隻小白鼠,一公一母。然後我把一根線綁在公鼠身上並把它放到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把那隻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逗它“吱吱”叫。公鼠聽到母鼠的叫聲,便沿著管子跑去救它。公鼠沿著管子跑,身後的那根線也被拖著跑。我把電線拴在線上,小公鼠就拉著線和電線跑過了整個管道。”
沒有創新的思維是盲目的,老人講,“從古至今就沒有人這樣辦。”有人講,“前麵根本就沒路”,等等定論,阻礙了我們去發現、去創造。
有一位創新學家曾經說:“一個人運用創新思維的次數,與運用後受到獎勵的次數成正比;與運用後受到懲罰的次數成反比。在某種社會條件下,人們習慣於鼓勵和獎賞創新思維;而在另外一些社會條件下,人們則習慣於壓製並懲罰創新思維。因此,同樣是人類的頭腦,有時候有的人創新如湧泉,而另一些時候另一些人則僵呆像木瓜。由此可見,創新思維並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頭腦行為,還要受到外界社會條件的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