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這樣一則寓言:一隻烏鴉看到魚鷹瀟灑地掠過海麵進行捕食後,心裏非常仰慕,決心模仿它,結果第一次模仿便一頭紮進了水裏,非但沒捕到魚,反而淹死了。的確,烏鴉仿效魚鷹而被淹死是可悲的,也是愚蠢的。而魚鷹不能發現自己捕魚的本領,同樣也是可悲的、愚蠢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麵,學會了揚長避短,便已成功了一半,真可謂通天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
我們應該感謝上蒼,他把我們放在地球上,但他並不負責完成我們,他讓我們自己去填充自己,他也沒有給我們劃出路標,指出方向。路,是人自己走出來的!
人經常是矛盾的,往往一方麵感到自己具有相當的才能,而同時又覺得自己在某方麵存在缺陷。
我們認為自己之所以有缺陷,是因為我們的表現差強人意,無法得到他人的肯定或認同,因此產生自卑的想法。
一旦走不出自卑的陰影,我們便以“責怪”來求取解決,但這往往加深我們的失望,使我們不敢麵對自身的狀況。
事情有消極麵,也會有積極麵。它的差別在於我們想不想改變,隻要我們有改變的意願和決心,並且擁有改變所需要的技巧與方法,必然能改變我們的現狀。
有個害羞、內向的年輕人,在一家雜誌社當廣告ae(廣告業的客戶執行或稱客戶主任),因為有聽覺障礙而不得不戴助聽器。最初他認為戴助聽器會帶來工作上的阻礙,對自己很沒有信心。
後來,他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終於想出一個策略:當有人向他說“不”時,他就佯裝沒聽見,等對方給他肯定的答複時,他馬上作出已經由助聽器得到信息的表情。
自從他發現自己的缺陷竟然有利於自己時,簡直就像脫胎換骨一樣。原來自卑的心理早已消失無蹤,現在的他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廣告ae,非常有決斷能力。
自卑與自信僅是一線之隔,如果你不能克服自卑,它將會充溢你的身體,打擊你的信心,使你無法忍受而走上自毀之路。
美國有位長得很矮的男士,他總是叫自己“矮子查理”,後來有位專家跟他說這種習慣會比他的實際身高更對自己不利,他起初還半信半疑,但是糾正了幾個月後,他不再叫自己是“矮子查理”,就開始不再為他的身高擔心,而且活得更加愉快。
不要自認有缺陷而攻擊自己,應該想辦法把缺陷忘掉,或者把缺陷變為優點。
化逆境為順境,並非是遙不可及的神話,重點在於你必須作出建設性的改變。美國作家喬·亞曆山大提出兩個要點:
一、它需要時間與決心。
二、你必須深信自己有能力作出新的決定,並將之付諸實踐。
你可以改變自己的現狀,但你必須用心去做。美國馬爾騰博士認為,假使你在某種品性或機能上有缺陷或弱點,可以經常把你的思想集中在那裏。思想常常集中在那個地方,那一部分的腦細胞會漸漸地轉強、漸漸地發達。懷著積極、樂觀、堅信的思想,會使我們的精神機能加強;反之,懷疑與缺乏自信的思想,會使之轉弱。
例如你有主意不堅定與優柔寡斷的毛病,隻要常常抱著一種堅決的態度,常常將自己想成敏捷、聰明、果斷的人,不要以為自己是弱者,慢慢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缺陷時,不必害怕,也不要逃避,而是設法利用它,堅定地邁向成功之路。
你才是自身生活的支配者,你可以自行決定你的生活是由自己支配或由他人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