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超越自卑,要給青春設防(3)(3 / 3)

友誼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曆史上多少動人的知音故事,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春秋時代,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友誼堪稱典範,流傳千古。兩人曾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裏窮,拿不出多少本錢來,鮑叔牙也不在乎;如果買賣賺了錢,管仲要多取一倍,鮑叔牙也心甘情願。因為他知道管,不是貪財,而是窮得急等錢用。他倆一起打仗,衝鋒時,管仲在後,鮑叔牙在前;敗退時,管仲在前,鮑叔牙在後。別人都說管仲是膽小鬼,但鮑叔牙卻為他辯護說:管仲在家中是個獨生子,家裏還有一個老母親,需要他奉養,他可不是膽小,他是個做大事的人。管仲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後來,管仲因為錯保公子糾並且一箭射中齊桓公。齊桓公奪得王位後,鮑叔牙在齊桓公麵前力保管仲,並推薦管仲當了齊國宰相。到了管仲病重,臨死時,齊桓公到病榻前詢問誰可繼任為宰相,管仲並沒有推薦鮑叔牙,而且說,鮑叔牙為人賢良,但過於嫉惡如仇,不能勝任宰相。後來一些小人把這話傳給鮑叔牙,本來是要挑撥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關係,沒想到鮑叔牙說:“管仲說得對,如果讓我當宰相,我首先把你們這些小人殺幹淨。”

像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友誼的基礎不是利害關係,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圖回報。人生得一這樣的知己,真是沒有白活。

莫逆之交,指彼此心誌相通,情投意合的朋友。管仲和鮑叔牙就是這樣的莫逆之交。《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逆相與友。”人之相識,貴在相逢,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所謂知心,就是要知道朋友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質、思想作風、興趣愛好。友情是可貴的,心誌相通,情投意合,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會使我們同心同德,為了共同的人生目標去奮鬥。

有句話說得好:“幸福並不取決於權力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與周圍人的相處。”你想做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嗎?那麼就從善待他人開始吧!

與人為善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包含的內容很廣泛。

如:關心他人,當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伸出友誼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隱私,不在背後議論他人,善於和別人溝通、交流,善於和那些與自己興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認別人的價值,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我們可以給善待他人下這樣一個定義,善待他人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要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遵從這個原則,你將獲得許多好朋友、好夥伴。

人際交往不單單是行動上做出來的,更是從心底裏“流”出來的。在人際交往中要以誠待人,用“心”和他人交流。有的人非常渴望友誼,但他們卻不肯向對方敞開自己的心扉。

合作是當代社會常想到的話題,說合作必須是真誠為基礎的。你隻有真誠對待別人,對方才會與你真誠合作。真誠是一種習慣,善待他人也是一種習慣。請記住這句話: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關於善待他人習慣的養成,這裏可以提供一些建議。

1.自信的態度

自信的人不隨波逐流、唯唯諾諾,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與處世風格,很少對別人吼叫、謾罵,甚至連爭辯都極為罕見。他們對自己了解得相當清楚,並且肯定自己,自信的人容易贏得別人的認同,也容易培養自己關懷周圍的人或事的作風。

2.體諒他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