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超越自卑,要給青春設防(4)(1 / 3)

這其中包括“體諒對方”與“表達自我”兩方麵。所謂體諒是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並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在經營“人事”的過程中,我們要體諒和關心他人,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3.善用詢問與傾聽

詢問與傾聽的行為,是用來控製自己的方法,讓自己不要為了維護權力而侵犯他人。通過詢問的方式可以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願望、意見與感受,通過傾聽既可以誘導對方發表意見,也可以讓對方感到自己在尊重他,尊重他的說話,進而對自己產生好感。一位優秀的溝通高手,絕對善於詢問以及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視對方為“敵人”,還常常提醒自己,他是我的競爭對手,也就是我們的敵人!隻要他成功了,我就會被打敗!因此要提高警惕,不要對他有半點好心。

對現代人而言,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這樣的“敵人”,如政敵、商敵、情敵、棋敵、考敵等。其實,既然同樣是人,為什麼要為自己設下那麼多的敵人?為什麼要那麼懷恨別人?這種朝朝暮暮與人為敵的人,終有一天會變成冷酷無情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什麼人都得有所接觸,是對手又怎麼了!對手也一樣能和你坦誠相處,真心交流。隻要你能放下那種狹隘的看法,用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清他,你就會發現,對方其實並非想象中的那樣,他有許多東西值得你去學習和借鑒。

為了避免產生這種現象,我們應該盡量欣賞對方的成就,體諒對方,而不是播下仇恨的種子。

多年前的一場nba決賽中,nba中的一位新秀皮蓬獨得33分,超過喬丹3分,成為公牛隊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比賽結束後,喬丹與皮蓬緊緊擁抱著,兩人淚光閃閃。這裏有一個喬丹和皮蓬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當年喬丹在公牛隊時,皮蓬是公牛隊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他時常流露出一種對喬丹不屑一顧的神情,還經常說喬丹某方麵不如自己,自己一定會把喬丹推倒一類的話。

但喬丹沒有把皮蓬當做潛在的對手而排擠他,反而對皮蓬處處加以鼓勵。有一次喬丹對皮蓬說:“我倆的三分球誰投得好?”

皮蓬有點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問什麼,當然是你。”因為那時喬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

但喬丹微笑著糾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動作規範、自然,很有天賦,以後一定會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還有很多弱點。”並且還對他說:“我扣籃多用右手,習慣地用左手幫一下,而你,左右都行。”這一細節連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為喬丹的無私所感動。

從那以後,皮蓬和喬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蓬也成了公牛隊17場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

而喬丹這種無私的品質則為公牛隊注入了難以擊破的凝聚力,從而使公牛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

喬丹與皮蓬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對手、敵人、對立麵,與其怨恨報複、對抗、無味的攪局,倒不如謹慎地、不卑不亢地先求助於對方,以此博取對方的好感而消弭以往的情緒和芥蒂更為有利。

用仇恨的眼光看待對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把自己搞得疲憊。與其如此,還不如用一顆友善的心去欣賞對手。欣賞對手,你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不但使對手變成朋友,而且還能取得對手的信任和幫助。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