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女人社交心理學(3)(2 / 3)

以前,曾有位前輩對我說“什麼時候一起吃飯吧”、“找個時間好好聊聊”,我高興地期待著;可是總也沒能實現,讓我很失望。後來我明白了“人家隻是送個口頭人情,隻是說說罷了”,於是不再失望。但是這個人在我心裏的分數也降低了,我覺得他雖然態度和藹,卻是個靠不住的人,而且覺得自己在人家心裏並不重要。不過到了現在,我已經能夠寬容地去考慮這些事了,認為那位前輩也是和藹善良的人。他之所以那麼做,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彼時彼地的友好心意。

為了讓對方開心,爽快地答應他的請求,這固然不錯;可是一旦不能遵守約定,就會降低自己的信用和品格。不輕易答應請求,也許會被認為不夠爽快、不夠親切,卻會因為“這個人值得信賴”而受到尊重。

因此,我們一定不能忘記約定。本來想要記住說過的話、約好的事,但終於還是忘記了,這種情形屢見不鮮。縱然並無惡意,但一旦破壞了約定,那就與有意輕視對方而毀約一樣,自己的信用就會崩潰。不要仗恃記憶力,一定要養成作記錄的習慣。

記事本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14.拒絕時要迅速、有禮

如果接到邀請後,過了一周、兩周都沒有動靜,對方就無法製定計劃。人家本指望你會接受,但最後卻拒絕了,導致人家連物色下一位人選的時機都失去了。

打算拒絕的話,就一定要盡早。如果在自己設定的時限內,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決心,那麼索性拒絕為好。

被邀請去參加聚會,總比被無視令人高興;有人拜托自己擔任某個職務,是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證據——這麼一想,我們就會不斷地答應下來很多事,但時間和精力卻是有限的。

如果不願意交聚會的費用,不想做與自己將來的業務、收入、在公司的評價等無關的工作,從而不斷地拒絕自己認為無益的事,那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和可能性,人生就很寂寞了。

也有的時候,自己很想去參加聚會或接受職務,但由於與其他 計劃相衝突,或出於當時的情形而不得不拒絕。這種場合下,一定要盡早回複表示拒絕。拒絕比接受更需要心靈的力量。即便真的很想出席,一旦知道“可惜,去不成了”,就要立刻作出回複。如果樂觀地認為總會有辦法,就會導致雙重約定或三重約定的結果。

在先約不可改變,無論如何隻能拒絕的單純情況下,就沒有煩惱的必要了。盡可能迅速、禮貌地做出拒絕的答複吧。如果實在過意不去,在拒絕的同時可以用發賀電、寫信、送花等方式表達一下心意。如果想著“以後慢慢再說”,那麼幾乎可以說,一定是會忘記的。

不過,現實生活的情形並不總是那麼單純。“真的很想拒絕,但要顧全和對方的情分,不出席也不好”、“按說應該參加,可又沒什麼意思,真讓人頭疼”、“被期待有出色表現,固然讓人高興,可是擔子好重”——種種理由都會讓人生出拒絕的念頭。像這樣鼓不起勁兒的時候,一般還是不要勉強接受為好。

如果實在無法立刻拒絕,那就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限,比如推遲一天作答、在下周一之前作答等,考慮之後再作回複(將一周內的各種計劃歸納起來,周末時進行整理,也是很有效率的)。

不善於拒絕,總是思來想去,“調調時間,不就可以去了嗎”、“雖然做不了大事,也可以稍微有點用處,不是嗎”,結果磨磨蹭蹭地老拖著不答複,其實這對對方、對自己都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