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拒絕的時候,如果是寫明信片,一定要親筆寫明拒絕的理由,再寫上諸如祝盛會圓滿的祝願。如果是打電話,要禮貌地對對方的邀請表示感謝,說明由於如此這般的原因而無法接受,不失禮地進行拒絕。越是在拒絕的時候,越要禮貌周全,要感謝對方的邀請,這一點乃是鐵的法則。
15.隻要心真誠,總會打動人
以誠待人,能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心靈之橋,通往對方心靈的彼岸。一個真誠的聲音才可以喚起一群真誠的人的共鳴。
你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要怎麼對待別人。隻要你付了真情,朋友就會以真情對待你,雙方的關係也因此得以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一個人想要與別人成為知心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心扉,要講真話、講實話,以自己的真誠換得別人的真誠。
如果你是一個真誠的人,人們就會了解你、相信你,不管什麼情況下人們都會知道你不會掩飾、不會推托,他們都相信你說的是真話,都樂於接近你,因此你會很容易獲得好的人緣。
與人相處,以誠為貴,對同事亦是如此。當他需要你時,你要盡心盡力地伸出援手;當他不小心冒犯你時,你要抱著寬容大度的心情,真心真意地原諒他;當他有求於你的時候,你要毫不猶豫地幫助他。原因隻有一個——因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1/3的時間是和同事在一起,你能否在工作中獲得快樂和滿足,與同事相處是個很關鍵的因素。
16.不使用否定的語言
“有怪癖”和“有個性”,差距隻有一線之隔。
“灑脫”和“懈怠”很相似,評價卻截然相反。把“邋遢”說成“不拘小節”,印象頓時就迥然不同。
從“有怪癖”這種說法中,能夠感覺出對那人的反感;但如果是“有個性”,那麼即便說不上有好感,也會有溫和的意味。在美國,“沒有個性的人”就等同於“無趣的人”。
無論如何,不宜指責對方是“××樣的人”,尤其是一定不能給對方貼上消極的標簽。如果對方做錯了事,隻要就事論事就夠了,指責“你這個人做什麼都不行”,全盤否定對方的人格,則是錯誤的。如果對方沒有做好你托付的事,就一怒之下說出“以後再也不用你了”,那會深深地傷害對方。
在職場的夥伴們之間,說“露了我們的底牌就糟了”、“我已經和××通了氣”、“就用××老師吧”之類的話,一位外界的前輩委婉地告誡我們“使用這種語言,是在貶低自己”。應當注意的是,即使在夥伴們之間,也不要使用會降低自己品格的措詞。
對職場之中工作速度緩慢的部下或後輩,不要指責說“真笨”、“遲鈍”,而應當正麵地評價說“工作非常仔細”。正如不擅長做掃除和整理物品的人,卻往往擁有充沛的行動力一樣,長處和短處常常緊密相連、難以分辨。
溫和地評價對方的長處,這也會反饋到自己的評價上來。如果有人說“哇,你胖了”、“氣色很壞”、“很疲倦嗎”,聽到這樣令人不舒服的話,任誰也會稍有些不愉快。說話者也許是無心之言,卻太不體貼人了。
“本來以為你是個神經質的人,原來不是”、“本來以為這麼優秀的人一定很可怕”——聽到類似的說法,即便最後否定了原來的意思,但自己竟給人這樣的印象,也讓人高興不起來。
有的女性完全不顧及對方的心情,當麵毫不客氣地淨說不中聽的話,並以此洋洋自得,這樣並不會得到尊敬,而是招人害怕,一定要多加注意。“加油,我們支持你”、“你一定沒問題”——像這樣,對周圍的人,還是多說些積極的話為好。
盡量不要對別人使用負麵的用語。同樣的,對自己也不宜使用消極的說法。像“我總是一團糟”、“我已經上了年紀,衰老了”等,過於自貶不是好事。對自己不要使用“反正我這種人”
之類的說法,這完全感覺不出想提升一下自己的氣力。特別是一旦開始用“反正……”這種自暴自棄的說法,那就完了。
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是無法替代的存在、被賦予了不可侵犯的人權。不過,是認識到這一點、努力磨礪自己、做有益於他人的事,還是糊裏糊塗、得過且過地混日子,人的品格會因此而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