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從事任何行業,時間就是金錢。善於運用每一秒鍾,此刻你多投資一分鍾在知識、技術、業績的獲取、生活的提高上,未來就多一分回報;多浪費一秒,就少了一分收益。珍惜你一天儲備的16,400秒的資產。記住:
女人的生活形態取決於她如何運用時間。
在這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值得珍惜?是可取代的東西,還是稀有物品?例如凡·高的一幅畫,僅存的一瓶白蘭地葡萄酒。令人費解的是,一般人對生命中真正一去不複返的珍寶——時間,卻絲毫不重視。我們總把時間當作空氣與水一般的自然。若問20世紀教給人類最寶貴的一課是什麼?那就是:沒什麼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分鍾隻有60秒,一天隻有24小時,一年隻有52周,而人的一生中心跳次數也一定有一個極限。
4.展現自己的才華
許多女性無法在社交場合中說話,自吹自擂以及為自己辯護;女性被教養成溫馴以及謙遜的人格。雖然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但許多女性在自我肯定方麵仍有問題,同時實際情況阻礙了她們取得成就。
有一名在社會福利院工作的經理想到私人企業工作。她對財經特別喜好,於是經由朋友安排,與股市分析師會麵,想借此對該行業有些認識。一開始她成功地以閑談打破僵局,同時還提出了一些關於財經方麵相當具有深度的問題。但當問及她個人的事務時,卻顯得有些笨拙。她以一種敷衍的態度描述自己的工作,然後很快地又將話題轉到財經領域。事後她頗為自責,覺得自己沒能好好掌握機會來展現自我。
積極展現自我傳達的信息是聰明、具有才幹,同時可以勝任工作。“積極展現自我”,這是一個行為上的專業術語,意指能夠用一種舒適、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地充分說明自己的能力與成就;並經由說話的語調、麵部表情以及體態語言以增強信息的強度,把所有的緊張情緒和自我懷疑都藏在心中。
這種類型的表現方式能有助於我們所從事的活動。但女性在這方麵的表現卻總覺得限製過多,通常都不願說出自己的成就。
就算有時必須要對自己來一番陳述,也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說得太簡短、太模糊、太被動。
當我們真正能承認自己的能力時,往往也免不了焦慮、笨拙、不太自然。潘蜜拉巴德博士常為一些專業婦女主持一個對心理上要求更有主張和獨立思想的訓練課程。她照例會讓婦女用一種積極、正麵的方式來自我介紹。後來她發現這項活動引起了比其他活動更嚴重的焦躁不安。
造成焦躁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感覺違反了社會規律,內心衍生出一種模棱兩可的感受,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合時宜。曾經有一位從哈佛企管碩士班畢業的女性說:“我不太喜歡向別人提‘哈佛’,因為我覺得這樣做會給人一種誇耀、自命不凡的感覺。”
許多女性都害怕自己會違反的規則是吹牛。有時候男人吹牛是可以被容忍的,但女人吹牛卻是不被接受的。因為吹牛是與女性化行為相悖的;不但不夠謙遜,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因為吹牛的行為冒犯了傳統的女性化特點,所以其結果便造成了女性強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還把積極展現自我與吹牛之間劃上了等號。
並不是所有自我提升的話語都是吹噓。吹牛是在自我提升的內容之外,還加上了惡意以及不適宜的因素,屬於一種惡意的競爭心態。
積極正麵地展現自我並不會隱含惡意以及不適宜的因素,而是傳達自己能力的事實陳述。如果別人請你談談自己,你說一些正麵積極的事物,這並不算吹噓。另外,如果在適宜的情況下自告奮勇地展現自己的才華,這也不能算是吹噓。
自我阻礙、自我矮化以及過分的謙遜絕不是吹噓的對立麵:
這些行為屬於缺乏效率的溝通方式。相反,有效率的溝通方式就是積極正麵地展現自我。
女人總是有內向的傾向,但一個女人她應該是一個能大膽展示自己的人。
5.到群體中去體驗
男人和女人在同一個群體中,女人的參與總是比較少的。首先,女性說的較少,她們傾向於做補充陳述,而非以問題為導向的正麵陳述。他們較易於去稱頌別人的意見,而較不常發表自己的想法。即使能就問題導向發表意見,也很少會為自己的理念辯護。
一位新提升的女性主管參加公司的第一次董事會時,由於自己是新進的,所以並不怎麼表示意見。會議結束之後,一位資深主管把她帶到一邊,告訴她:“如果你不多發表一些意見,別人會以為你隻是一個秘書而已。”缺乏主張和決斷,將導致自己參與團體的不利,也會阻礙追求成就所必需的影響力之發揮。
社會學家互相交流其在團體互動的研究,並得到了一些在團體動作方麵有參考價值的資訊。他們發現,發表自己的意見、主張,是有效參與團體並獲得影響力的不二法門。因為在團體之中,所有的提議都常以發言的成員為主要核心,而這些人也主宰了團體中的決策過程。愈能克服在表達自我時的尷尬,便愈有機會發揮出在群體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