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3)(2 / 3)

不同的生活經曆、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的不同的人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集體。在這樣的環境裏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如果你要認真地計較的話,每天你隨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氣的事情。如:被人誣害、因同事犯錯而受連累、受人冷言譏諷等等。有人不即時發作,暗自把這些事情記在心裏,伺機報複,但這種仇恨心理,不但無法損害對方分毫,更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自食其果。

在這個問題上,有些人處理得好,有些人處理得不好。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歡迎,在職場中如魚得水,有些人卻四麵樹敵,很難融入集體之中。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

原因多種多樣,歸根結底就是,不同的為人處世原則導致了不同的同事關係的產生。有些人在與同事的相處中,“利”字當頭,什麼虧都不能吃,什麼便宜都想占,工作揀輕的幹,待遇往高處要,看別人時戴著顯微鏡,高標準、嚴要求,對自己就總是網開一麵、另當別論。這樣的人怎麼會招人喜歡?又怎麼能擁有一個和諧的同事關係呢?

相反,如果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與他人積極配合,在生活中與人為善,以寬闊的胸懷待人處世,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為一點點的蠅頭小利與同事計較。這樣的員工怎麼能不處處受到同事佩服和歡迎呢?

所以,在與同事相處中還是要本著“寬以待人、胸懷大度”的原則,盡量不要與同事計較瑣碎的利益,要目光長遠,寬容大度,才能有所作為,同時也能為自己和同事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13.多一些責任,少一些辯解

工作出錯了,失誤了,進度遲緩了,或者沒有達到上司預期的目標,往往會受到上司的質疑和批評,你千萬不要在此時展現你的雄辯才能。

事情沒有辦好,無論何種原因,就是你的錯!沒有一個上司會安排你去做他認為你不勝任的工作。他既然安排你去做,那就是他通過對你的了解和對任務的綜合判斷,認為你是可以勝任的,這是對你的信任。現在事情沒辦好,你提出一大堆客觀理由來為自己辯解,隻會減低你在他心中的分量,讓他意識到你是一個不敢和不願承擔責任的人,一個解決問題能力不夠的人!因為你所說的客觀理由,恰恰是上司認為在完成這件任務的過程中你應該解決的問題。

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失誤和坦承完成好任務,真誠地表示自己會立即采取行動來改進、來彌補。

麵對未完成任務或沒有辦好事情的局麵,任何一個上司都不是主要要弄清形成這種局麵的理由。理由再天衣無縫,對解決問題又有什麼用呢?世界上不存在專門尋找借口的公司!也不存在愛好聆聽下屬訴說事情辦砸理由的上司。

有一句話說得好:“世界上隻有兩種人:一種在不停地辯解,為自己的無能和失職辯解;一種在不停地展示,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業績。”我們一定要做第二種人,在工作中多一些責任感,少一些辯解,在職場中盡顯自己的才華。

14.讓你的眼睛和手動起來

每一個人要獲得成功,也不是隻做自己分內的事就可以的,還應該多留意身邊的人或事,舉手之勞幫人所需。

工作有分內分外之分。有些人也許分內的工作做得還比較紮實,分外的工作就淡然處之,甚至事不關己,這樣的工作態度肯定得不到上司的賞識。而那些對分內工作盡職盡責,分外的工作隻要有益於人、有益於單位、有益於社會的事情也會熱心去做,且盡力而為的人,一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也經常會受到領導的器重和組織的重用。

每一個成功者都不隻是局限於做了自己分內的事就走向成功的,還應該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有些人隻求分內的工作盡職盡責,老板、領導沒有安排的工作或者是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就不會主動地去做,更不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開創性地工作。那麼,這些人的工作往往也隻是平淡、平庸,不會有突破,更不會有建樹。比如你走過辦公區的走廊,走廊裏碰巧有人扔了幾張廢紙或一個花盆倒了,碰巧你從旁邊走過視而不見,被上司看見了,這就會大大降低你在上司心中的印象。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告訴了上司一個明確的信號:在這個公司裏,你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公司發展的好壞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