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1 / 2)

——致被孩子挫敗的家長們

或許你正在官場如魚得水、平步青雲;或許你正在商場如日中天、遊刃有餘;或許你正在職場勇往直前、天天向上。甚至你會說在你的字典裏從來沒有“失敗”二字。

可有一件事情,總會令你久久不能平靜,感到如此揪心、無所適從。在這裏,作為職場精英的你、作為成功人士的你、作為眾人景仰的你,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挫敗感。

——那就是你對自己孩子的教育。

你之所以揪心,並不在於你為了忙自己的事業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而在於你也曾一直很關心孩子,給孩子創造了盡可能優越的條件,你也曾不斷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像什麼名人怎樣教育孩子、如何培養孩子上哈佛、怎樣關注孩子的心理、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等等這些相關書籍也看了不少,但孩子的教育卻依然讓你頭疼。

你之所以感到挫敗,是因為你看到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總是那麼的讓家長省心,你的手下敗將的孩子總是那麼的成功。在這個時候,你會自然而然地尋求心理平衡,感歎“上帝是公平的,給你開了一扇門,就要給你關~扇窗”,因為你太成功了。可問題在於和你一樣成功的人中,他們的孩子成器的大有人在;比你成功的,他們的孩子成器的也比比皆是;當然,不如你的,他們的孩子成器的更是數不勝數。

難道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長有“秘密武器”?

是的,他們是掌握了“秘密武器”!他們掌握了與你的教育觀念、教育側重點完全不一樣的秘密,正是這一秘密使得他們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當然,能否掌握這一秘密與家長的學曆毫無關係,一個學識淵博的博士後可能忽略這一秘密,一個大字不識的農夫也可能本身就掌握這一秘密,無形中就在使用這一秘密。在教子的問題上,沒有“文盲”,隻有“教盲”。

這些掌握秘密的家長也不一定對自己的這一教育秘密有係統的認識,他們教育孩子之所以這麼簡單、這麼成功,就在於他們有意無意地恰好把握了這一秘密,並堅持使用。

這是什麼秘密呢?筆者在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那些表現非常優秀的孩子觀察和比較,並對很多教子成功的家長進行了訪談,漸漸歸納發現了他們教子的這一秘密。

原來這些家長總堅持著一些相同的理念,都有相同的教育側重點,甚至這些家長自身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無論他們成就如何,但他們都透露著中國傳統人格的一些特質;無論他們怎麼精明,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總保持著一種質樸和本真;他們從來沒有讀過那些幫助孩子進入哈佛、名人怎麼教育孩子之類的教子速成書籍;他們也不崇拜西方“先進教育理念”;他們從不會以孩子的成績來論英雄;他們總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因勢利導,總是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們總是把教孩子做人放在第一位。

將他們的這些相似的東西概括起來便不難發現,原來他們所重視的都是孩子的秉性教育,他們所打造出來的孩子也都具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