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2 / 2)

都是具有典型中國人格特質、民族秉性的孩子。

就如我們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我們曾經以為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各種補品是對身體最好的,看著西方人每天“土豆加牛肉”的日子豔羨不已,可到了我們也大魚大肉,各種病症伴隨而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五穀雜糧才是最好的養生食品。原來我們丟失的或許才是最珍貴的。當我們不斷追求時髦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一些質樸、本真的反而是不會過時的,永遠時髦的。張藝謀也用奧運會開幕式告訴了我們民族的才是永恒的,也才是世界的!

然而,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卻依舊在追趕時髦。西方的、速成式的、工具書式的教育書籍也越來越受追捧。我們總想著“三下五除二”就可以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總樂此不疲地查閱一些速成式的教子工具書就想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入哈佛,總把孩子的分數的提高看做孩子成長進步的核心。我們卻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們正在教子的路上背道而馳,丟棄我們最珍貴的、民族特有的教育思想。

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養生的重要,但卻還沒有意識到對孩子教育過程中“養心”教育的重要;對於養生,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傳統的重要,可對孩子的教育我們卻仍然沒有注意到民族的傳統的寶貴資源正是“養心”教育的最好養料。

我們之所以在教子的問題上感到如此強烈的挫敗,正在於我們與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而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長正在於拾起了被我們視為過時而丟棄的寶貴的民族教育資源,注重對孩子的“養心”,才收到了很好的,甚至是遠遠超出他們預期的教子效果。

讀到這裏,您等不及了吧?是不是想問:“是哪些寶貴資源呢?他們是怎麼運用的呢?”

別急,先容我介紹一下本書再說。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天天與學生、與家長打交道,時間長了,自然會深有感觸。而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班裏麵孩子表現優秀的都很相似,而表現較差的也明顯具有很多共同特征。我就在想,同樣的老師教,孩子們咋就那麼不同呢?咋又不一樣到分層式的一樣呢?顯然,與老師的教育關係不大。那除了老師以外,還有誰對這群孩子的影響最大呢?那自然是孩子的家長啦。

於是,我便有了一個探究親子教育秘密的想法。說幹就幹,把各個班級裏麵表現比較優秀的孩子的父母如何教子作為探秘對象,開始了一次探秘之旅。通過與這些家長的不斷溝通,掌握了大量素材,然後再把這些素材對比整理,便發現了這些“寶藏”。

將這些“寶藏”歸結起來就發現:原來他們一直在對孩子進行人性教育!

好東西自然要大家共同分享啦!於是,我便有了將這些秘密形成文字、公之於眾的打算,以期起到引領親子教育回歸本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