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德國閃電般地吞並了奧地利。張伯倫政府對德國這一明目張膽的侵略行徑表示了卑屈的軟弱立場,丘吉爾對張伯倫此舉大為不滿。他堅決要求英國政府響應3月1日蘇聯政府倡導的關於舉行國際會議,商討共同對付希特勒對策的建議,指出“隻有成立法英蘇的聯盟,才有可能、有希望製止納粹的瘋狂進犯”。
1938年慕尼黑會議(即有名的慕尼黑陰謀)前後,丘吉爾堅決反對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為代價向希特勒乞求和平。9月21日,丘吉爾向新聞界發表了有關捷克危機的聲明,他明確指出如果在納粹的軍事威脅下屈服的話,不僅不會給英法兩國帶來安全與和平,反而會使兩個國家的處境更加的危險,他說:“以為把一個小國投入虎口就可以換得安全的看法實屬誤見。”慕尼黑協定正式簽訂後,當張伯倫正在熱烈侈談“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時,丘吉爾對這個協定進行了無情的譴責,認為英國在慕尼黑會議上“遭到了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指出這無疑將會是“一次歐洲最大的災禍”,他還尖銳地說:“這不過是算賬的開始,這不過是以後每年還要遞給我們的苦酒中的第一口。”局勢的發展果然不出丘吉爾所料,希特勒的欲壑難平。1939年3月,他公然撕毀了墨跡未幹的慕尼黑協定,出兵侵占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捷克的滅亡,徹底破壞了中歐剛剛持續了十幾年的政治穩定。這時,焦急的丘吉爾進一步呼籲政府要趕快加強戰備,並和蘇聯采取聯合行動共同對敵。他一再在議會辯論中指出,“如果沒有強大的東方戰線,我們就不能有令人滿意的防衛西歐的利益;而如果沒有俄國,也就不能有強大的東方戰線。”英法蘇三國莫斯科談判開始後,丘吉爾不斷批評英法政府對敵的消極態度,力促英法政府放棄宿怨,根據平等的條件同蘇聯“訂立最廣泛的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電般人侵吞並波蘭,英法政府被迫對德宣戰。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在嚴酷的現實麵前徹底破產了。此時,一貫主戰的丘吉爾聲名大振,進入改組後的張伯倫內閣,並再次出任海軍大臣。從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的幾個月期間,英法兩國政府宣而不戰,西方戰線出現了“靜坐戰”的奇怪局麵。英國政府中甚至有些人主張同德國議和。丘吉爾對此軟弱舉動堅決反對。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與納粹德國議和,無異於向德國投降,他主張“把戰爭進行到底,消滅希特勒,徹底粉碎法西斯主義”。同時,在他領導下的海軍,在大西洋對納粹德國進行了認真的戰鬥。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突然調兵西進,對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和法國發動突然襲擊。當天,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一片責難聲中下台,丘吉爾接替他出任首相兼國防大臣。時隔不久,前線戰局就由於納粹的強大攻勢而急轉直下,5月底,英國遠征軍倉皇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本土;6月22日,法國向德投降。納粹德國的勢力迅速席卷整個西歐,還揚言要攻占英國本土。緊接著,納粹空軍就對英國進行了大規模空襲,英國處於了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身為首相的丘吉爾臨危不懼,堅定地鼓勵他的臣民們說:“我們的政府將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戰爭是多麼恐怖也要去爭取勝利;無論前進的道路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勝利,我們就不能生存。”丘吉爾斷然拒絕了希特勒提出的所謂“和平”建議,領導英國人民進行了艱苦的保衛英倫三島的戰鬥。
1941年6月22日,德國又大舉入侵蘇聯。丘吉爾立即表示英國將同蘇聯聯合向德作戰,並在當天晚上發表廣播講話呼籲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41年7月12日,英蘇兩國正式簽訂了在對德作戰中聯合行動的協定。8月,丘吉爾又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芬蘭簽署了《大西洋憲章》。蘇德戰爭爆發兩個月以後,長期以來屢遭挫折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終於初步形成了,丘吉爾在這一過程中起了積極的作用。在二戰過程中,丘吉爾作為同盟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先後出席了蘇、美、英三國領袖在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舉行的多次重要會晤,繼續為爭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