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保持身心健康(5)(2 / 2)

不要使自己脫離勞動,不要遊手好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隻依賴父母或他人的勞動而生活。如果你是個學生或坐辦公室的人,你也應該做一些體力勞動,比如植樹、打掃衛生、鏟雪、手工製作、修理門窗等等。這不但有助你的健康,也有助於你培養堅韌、細心、頑強的品質。當你自身知道了稼穡的不易、知道了製作的艱辛,你也就會懂得要節儉,不能暴殄天物;你還會對那些胼手胝足的人產生真正深切的同情以至熱愛。而這一切都是勞動帶給你的。所以,法國作家羅蘭夫人說:“對勞動的愛是一種美德。”

蘇聯著名的科學家巴甫洛夫被譽為“世界生理學家的領袖”,他在血液循環弋消化係統、神經係統,都有獨到的發現。他從小幫著父母在菜園和果園幹活,在廚房洗碟子,養成愛勞動的習慣,一生都沒有改變。他始終把勞動看成是一種美德,提倡以勞動獲取生活的報酬,反對遊手好閑和不勞而獲。他特別看重體力勞動,在自己的住宅周圍開辟出菜地和花圃,每天下班之後都要在地裏幹上一陣。他也很高興親自做實驗室裏的粗活。他說:“體力勞動永遠使我感到真正的愉快。”

巴甫洛夫曾寫信給頓巴斯的礦工,說:“……在我一生中,即使到現在,我始終愛好勞動,不論是腦力方麵的,或是體力方麵的。說起來大概對於體力勞動還更加愛好些。假使能夠一麵做著體力勞動,一麵又解決著困難問題,就是說把手和腦結合起來,那樣,我就感到特別愉快。你們現在已經走上了這條路,我衷心希望你們在這條路上繼續向前走去。隻有這條路才能給人類帶來幸福。”

英國學者卡萊爾說:“勞動有一種永恒的高尚性,甚至於神聖性。不管一個人是多麼愚昧,忘記他的高尚的任務,隻要他切實認真勞動,他總是有希望的。隻有在懶惰中才有永遠的絕望。勞動,即使是拜金主義的、卑賤的工作,也是和‘自然’打交道:真正想去做好一件工作,這本身就會愈來愈把人導向真理,導向‘自然’的安排和規則,這些也就是真理。”

意大利的喬萬尼奧裏說:“勞動是產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無比的源泉。”

美國的梭洛說:“體力勞動有益於身體健康,腦力勞動有益於心智健全。”

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孩子,你要永遠銘記在心:通過艱苦勞動獲得的歡樂,是培養良心的強大力量。”

我們應該愛勞動,在這裏我要強調的是體力勞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一做體力勞動。如果你本身就是從事體力勞動的,那很好,我的建議是你要注意勞動的強度適宜,不琴過勞,要注意勞逸結合。在此前提下,努力提高你的勞動技藝,感受勞動的愉悅。如果你是個腦力勞動者,我建議你不妨找些體力活幹幹,比如自己搞搞家庭裝修,做些小修小補,不要一遇到這類活兒就想去花錢雇工人幹。你也可以學上兩門手藝,例如像卡特總統會拉大鋸做家具,像朱德委員長會種菜,他1958年種的冬瓜,最大的竟達75公斤。而被稱為“鐵女人”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學會了烹飪手藝,時不時下廚房演練上香。

無論科學技術怎樣發展,勞動是永遠不會消失的。陳毅元帥曾說:“一切自動化,還需按一下。”我們不但不應該鄙視勞動,相反,應該主動去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沒有惡心的勞動,隻有惡心的勞動態度。任何卑微、平凡的勞動都值得我們尊敬,我們也應該不憚於去做卑微、平凡的勞動。列夫·托爾斯泰說得好:“一個經常勞動的人是幸福的,他可以從中直接體驗創造的喜悅和快樂。”

有一個年輕人,成天無趣無聊,精神也萎靡不振。他聽別人說,比起他這樣的沒精打采,“痛快”的感覺真是棒極了。他也很想體會體會。一位農夫說:“我可以幫你。”於是帶他到地裏幹活。這天天氣很熱,年輕人還沒幹上會,就滿頭大汗了。在一邊幹活的農夫讓他堅持幹,說:“你不是要‘痛快’嗎?再幹幹就會有了。”年輕人咬咬牙,忍著熱,繼續幹。農夫看年輕人真是又熱又累,就招呼他到地邊一棵大樹下乘涼。年輕人一屁股坐下來,直嚷嚷“好熱!好熱!”農夫笑笑,遞給他一條毛巾,讓他擦擦汗,然後從壺裏倒了一大碗水,給了年輕人。年輕人接過來,一仰脖,咕咚咕咚喝了下去,然後說道:“痛快!好痛快!”

農夫說:“祝賀你,你找到‘痛快’了。”

既然勞動有這麼多的好處,還是熱愛勞動吧!陶冶你的情操、打造你的體魄,做一個心靈完美、身體健康的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勞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