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列佛瑞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戈黛娃竟然同意了:既然是自己丈夫的主意,是在他的“準許”下這麼做的,又有何不可呢?

列佛瑞克始終不相信妻子會真的做到,因此並沒有下任何命令。但是在考文垂的市民中間,戈黛娃夫人將要赤裸騎行的消息還是傳開了,由於好奇和不相信,所以到了那一天,市場上照例熙熙攘攘,一如往常。中午時,戈黛娃夫人果然出現了,赤身騎行,後麵還有兩個衣著整齊的侍女陪同著。在所有人驚奇的目光中,戈黛娃夫人非常優雅地騎在馬上,表情自信、平靜、毫不羞澀。人們發現她不僅僅是赤著身體,而且姿勢毫不掩飾,非常自然。人們不僅沒有產生任何淫穢的念頭,反而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感受過的美感。這個赤身的女人在他們心中激起的崇高和他們在教堂裏見到同樣赤身的亞當和夏娃時感受到的敬畏是一樣的。列佛瑞克當初諷刺的話語變成了現實:人們的確看到了自然界最美麗的事物。

於是一切在平靜和尊嚴中結束。關於戈黛娃夫人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代流傳下來。

後來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曾專門派人對這個傳說進行考證,發現1057年後,考文垂當地果真沒有稅收,這與當時英國其他地方是不一樣的,傳說的真實性被大大加強。

在戈黛娃夫人的故事流傳了7個世紀以後,在基督教的影響下,故事中多了一個“偷窺湯姆”的角色。說是當時人們都閉門不出,不願打擾戈黛娃夫人的騎行,隻有一個名叫湯姆的人偷看了她,而湯姆的眼睛隨即瞎了。這樣的改編反映了基督教徒們對戈黛娃夫人的行為完全不理解,認為人體是醜惡的,偷窺等行為都會受到懲罰或直接下地獄。

撇開文化間的差異不談,戈黛娃夫人給人們留下的啟示也是無窮的。她能如此執著地堅持自己的信仰,自然不會有人因為看見她的騎行而下地獄,但毫無疑問的是,她給這個11世紀的英國小鎮帶去了文化啟蒙。

日本城市的共傘主義

少年行

最近搬家,在整理東西的時候,找出許多把雨傘來。這些雨傘,有的用過一次;有的是出差遇到下雨買的;有的是外出突然遇雨,隻得臨時買來用一下。時間長了越攢越多,竟然有十幾把了,實際造成很大的浪費。這不由使我想到日本城市中的傘來。

在我國,“晴帶雨傘,飽帶幹糧”是曆史古訓。人們外出時大晴天也得帶把雨傘,為了防止下雨。可是帶雨傘往往很麻煩,如果不下雨,帶傘等於徒勞無益了。

在日本,卻是另外一種情景:日本四周是海,受海洋氣候影響,當地下雨比較多。

可是,一般人家裏大多不準備雨傘,人們上班或者外出也不用隨身攜帶雨傘。例如您今天去商場或者賓館,回家時不巧下雨了,您可以用商場或者賓館專門為顧客準備的雨傘離開商場或者賓館回家。回到家,把雨傘收好。第二天上班或者外出,無論路過哪個商場或者賓館,都可以把雨傘放到商場或者賓館放雨傘的地方,不用必須還給您取雨傘的那家商場或者賓館。或者您當天到別的商場或者賓館後,雨已經停了,您可以隨時把雨傘放到後來到的這個商場或者賓館裏,就可以回家了。

這樣,雨傘實際上已經成為流通於日本商場(賓館)與商場(賓館)之間、商場(賓館)與市民家庭之間的公共用品了,真正實現了共傘主義。這裏除了日本商家競爭激烈、為了互相爭奪顧客的原因,公民的道德意識是維持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有一家商場也為顧客準備了雨傘,這本來是件好事,如果長期推行下去,會節約很多社會資源。可是,有些顧客用完雨傘後卻不歸還,有記者甚至親眼看到,一對夫妻每人拿了一把傘上了自己的汽車絕塵而去。結果不到半年,雨傘收不回來,也就實行不下去了。

同時,日本人也是比較細心的。例如,下雨時打雨傘,上到公共汽車上或者進入商場時,傘上的雨水會流到車裏或者流到商場的地板上,會很濕、很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特製了塑料雨傘套,下雨時,司機或者商場的員工就會主動把傘套掛出來,顧客上車或者進商場後,自覺地將淋雨的傘用傘套套好,然後進到車中或者商場。這樣,外麵雖然下雨了,但是,汽車和商場裏還是十分幹燥、幹淨和衛生的。

兩個猶太人三個腦袋

王大衛

說以色列強大應該沒有多少人反對。打開世界地圖,如果不細心察看,你很難一下子找到以色列的所在。這個擁有700萬人口、實際麵積比北京市略大的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麵對10倍於己的敵人,曆經5次中東戰爭而不倒,堪稱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