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許多公司設有“法務部”,可以理解為保密機構或反情報機構。企業中的一切涉外活動:貿易談判、科技交流、合作開發、形象塑造、專利申請、廣告宣傳、招聘解聘職工、接待參觀來訪等項活動,都將受到該部門的保密忠告和監督。日本許多企業還規定,在接待外賓參觀時,必須按規定的路線和項目進行,不得擅自變更;必須由兩名以上人員陪同,以便互相監督,以防泄密。美、英、法、德等國許多企業規定,在接待外賓參觀時,必須使用本國語言,參觀內容和談話內容絕不允許涉及企業秘密。如果參觀者追問,便以“屬於企業秘密,不能回答”為由,婉言拒絕。
瑞士銀行采取了非常嚴格的保護銀行秘密的措施。銀行中的秘密存款業務一般由兩三名高級職員直接處理。為了不讓記帳的人知道儲戶的姓名,外國要人的巨額存款隻有一個號碼或暗記。而知道這個號碼或暗記的,全世界隻有三五個人。這種近乎苛刻的保密措施吸收了全世界各地的儲戶,使瑞士銀行業務長時期興旺發達,也被西方金融界奉為保密工作的傑出典範。尤其當今時代,金融部門廣泛使用計算機進行業務處理,計算機的安全保衛也提上了議事日程。為防止“黑客”對銀行係統的侵襲,許多國家采取了防止電腦泄密的安全措施。如有的國家采用“黑匣子”技術,建立電腦網絡安全“防火牆”,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信息進出銀行網絡傳輸係統;有的製定出防止電腦電磁輻射的規定,以防泄密;有的安裝各種通信保密裝置;有的在電子貨幣交易中建立嚴格的使用密碼製度,並自動記錄每筆資金轉移的時間和流向,使未經授權者明白整個係統已受到全麵監控,從而嚇阻工商間諜的入侵圖謀。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生命,而許多外國企業對商業秘密也確實采取了甚至比保護自己的生命更加嚴密的保護措施!
草木皆兵防竊密
深夜,設計室、行政大樓和實驗室裏一片漆黑,大門都上了鎖,通往特別重要場所的大門甚至封上了火漆。沒什麼情況表明這時在四層樓上有一位不速之客。他一聲不響地在走廊裏走著,辦公室的順序他很了解。一間接一間,稍加撥弄,所有的門都在他麵前打開。這個人慢慢地接近一間屋子,在這間屋子裏,特製的保險櫃裏收藏著工廠的“聖物”——特別重要的技術資料。這時,地下室裏坐著一個人,他們麵前有一個斜麵台,台上是大樓的平麵圖,斜麵台上一個紅點在慢慢地移動,這個紅點在追隨不速之客。值班員不時地接通內部電話,說上幾句話,隨後又繼續注意紅點的移動。
不速之客終於走到了目的地。在半明半暗中,他的麵前顯現了保險櫃的輪廓,但是當他走近保險櫃時,一道強光射在他的臉上,這位經濟間諜的生涯就此結束……
——這不是電影片斷,而是德國《信使》雜誌對德國一家研究所利用一台電子監控裝置防諜保密的生動描繪。
如此緊張兮兮,大有草木皆兵的意味。但是,一些外國企業卻認為,保護商業秘密,就有必要形成草木皆兵之勢。他們認為,經濟間諜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無縫不鑽,對待經濟間諜也就隻能如此草木皆兵,一絲不苟。
倫敦一家出版社出版了約翰·邁克林的作品《顧問》,作者通過對一樁事件偵探的全過程,展示了現代銀行業是如何進行保密工作的,較深刻地反映了當代企業的防諜保密意識。以下是其對某英國銀行計算機中心的描述——
計算機中心的所在地是嚴格保密的,中心被偽裝成汽車庫,隻有屈指可數的擔任第一線警衛任務的車輛才可以進出。這座計算機中心本身就設在廢棄的倉庫裏,裏麵按最新技術和設計標準,寬大的地下室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很難想象,作為英國最大銀行之一的計算機中心就設在這座建築裏。保衛人員坐在防彈玻璃門的後麵,悉心檢查工作人員和來訪者的證件。他們用監視器檢查所有通往中心的通路。在來訪者還沒有看到這座假倉庫之前,他就已經出現在顯示器上,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下來。入口處的門用遙控裝置操縱開關,這種方法是專門對付想混入計算機中心的犯罪分子的。為了限製職員進出和提高安全性,中心還被分成藍區和紅區。在存放情報資料的紅區,隻有持“紅卡”的人才可以進入,而在藍區,隻放行持“藍卡”的人。出入卡既是通行證,又是電梯鑰匙,沒有卡的人就會走投無路。實行分區證還有一個目的,即防止可能利用情報資料搞鬼的程序設計員接近情報資料。計算機中心的工作人員是不允許結識形跡可疑的人的,隻準進入計算機中心的酒吧和咖啡廳,上下班坐出租汽車,除了上班必不可少的文件外,不允許帶出帶進任何東西,工作人員的相互交往還要受到監視。
商業秘密也同我們的生命一樣,特別的脆弱,任何的一點打擊,都有可能使其蕩然無存。因此,一些外國企業對待商業秘密便是這樣小心翼翼,生怕給竊密者留下一絲縫隙。
反竊密,已成為許多外國企業的一項與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同等重要的工作。一些企業不僅製定了全麵的防諜保密措施,而且還專門聘請專業情報人員進行反竊密工作。饒有趣味的是,隨著竊密技術的日益高科技化,反竊密手段也越來越先進。
通信泄密曆來是困擾企業家們的一件頭痛之事,如何進行通信保密,自然頗受社會關注。最近,一種受美國航空技術局托管由美國某企業研製的保密電話開始推向市場。該電話將通過向脈衝流輸入假數字序列的方式改變正常的人類語音,然後再將這種假數字序列輸出,恢複正常的人類語音。這種在電話機裏完成的加密和解密過程全部自動完成,用戶是不會有任何察覺的,但竊聽者卻無從辨聽。
除了保密電話機外,美國航空技術局還準備研製一種無法仿製的專用集成電路電話係統。因為現在製造計算機的秘密時常失竊,所以許多深受間諜之害的電子公司都在研究研製有效的、能自動銷毀集成電路板的自爆係統。在這一領域,似乎日本人已捷足先登,他們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方法,在有人試圖拆看時,電路可以自行爆炸或者自動銷毀。
竊聽、竊視裝置的微型化大大提高了形形色色間諜的活動效率。與此相對應的,一種便於隨身攜帶的專門幹擾收錄談話的裝置——便攜式錄音幹擾機在包羅萬象的商業產品中應運而生。如果同時打開錄音裝置和收音機的話,那麼錄音磁帶就不會錄上任何談話內容。
倫敦的曼菲爾區有家商店出售一種外觀十分普通的手提箱,買這種手提箱的人絕對不是想用它來裝東西,因為箱子裏實際上沒有一點兒空間。手提箱裏除了專用炸彈檢波器外,還有一種裝置,這種裝置能向手提箱的主人發出一種信號,提醒他人通過巧妙隱蔽的話筒在竊聽他的談話。最需要這種裝備的自然是那些工業家、銀行家、大商人等,即有東西要藏,又有著要防人的人。
偷拍資料是間諜的一種竊密手法,但現在有人專門發明了防止翻拍的紙。加拿大“諾科姆”公司便是最先開始生產這種特殊紙的。這種紙的感光性能可以防止對紙上文字進行翻拍,對這種紙進行任何拍攝均無效果,得到的是黑乎乎的一片無用的紙。這種魔紙不僅受到許多偵察機關、軍事指揮機關的青睞,而且已成為許多企業爭相追逐的對象,僅美國企業一年就訂購了2億54萬張這種紙。
有的公司還用測謊儀對那些準備擔任公司要職的人、準備從事秘密交易的經理、被懷疑出賣了“自家”機密的潛在經濟間諜進行測試。世界上幾乎有1/4的大型企業都設置了專門使用測謊儀的部門,這些部門通常掛著令人琢磨不透的“谘詢公司”的牌子。
國外有些企業為了保密,甚至像戰爭時期製定“口令”一樣製定了自己獨特的秘密聯絡方式,最常見的是書信、電話、電報的“密語”。如用蔬菜的名字代替與你單位發生關係的公司企業,用蔬菜價格的倍數代表商品價格;用天氣變化代表行情;用水果名稱代表人名等等。
這確實有點草木皆兵,但也是為了有備無患。因為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貽害無窮!
嘴巴守緊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本田精工”現在已獨占了日本手表零件的供應市場,但是“本田精工”的董事長本田秀親在接受訪問時,還是小心翼翼。他不時對部下說:“幹我們這一行,嘴巴守緊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手表業受到大規模經濟蕭條的震蕩,其中以下遊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長野縣諏訪一帶,遭受的直接衝擊最大。然而現在諏訪一帶的企業,卻出乎意料地穩固。人們認為,這與諏訪人的守口如瓶極有關係。諏訪一帶被稱之為“東洋瑞士”,他們素有不輕易露口風的習性。當地技術最進步、收益也最豐碩的“本田精工”,就是最具備這種諏訪氣質的企業團體。
不輕露口風在商戰中是極其重要的。本田秀親曾斬釘截鐵地說過以下一番話:“我們的工廠一向不給人看。一方麵,隻要是專家,看了馬上就會知道廠中的訣竅;另一方麵,保密也是我們能提供給買主的一個銷售特點。”的確,向“本田精工”求購零件的買主,都不必擔心會在零件采購單上,泄露自己正在製造新產品的秘密。
保護商業秘密,顯然不僅僅隻是要求嘴巴守緊一點,而要從各個方麵防微杜漸,滴水不漏。
美國斯諾敦公司總裁桑德拉·斯諾敦女士在她的《全球優勢——你的公司如何在世界市場取勝》一書中,論述了參與國際貿易應遵循的若幹基本原則,其中有一條就是要提高警惕性。她認為,安全問題是每個外銷人員麵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她例舉了若幹值得注意的事項,即:
——改變你的態度,不要認為你碰不到這種事情。粗心大意會使你在緊要關頭作出危險的舉動。
——保持警覺性,在你不熟悉的環境中,要善於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