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王朝宣和11年
皇城長安靜芸宮處
靜芸宮坐落於長安東南,占地寬敞,在湛藍的天空下,金黃色的琉璃瓦閃著耀眼的光曼,重簷殿頂雕刻著正欲展翅的白鶴,栩栩如生,深紅的宮殿角樓或小巧精致或大氣磅礴,波光粼粼的月牙湖蕩著盈盈碎影,湖中望月亭恰如奪目的明珠鑲嵌其中,古色古香的長廊逶迤曲折,也是刻滿了各類花鳥,十分逼真,西麵的山峰崢嶸挺拔,山腳的竹林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此時雪色盡除,春光微動,菲菲紅素,白花搖影,萱草萌芽,嫩蕊細開,和煦的陽光浸透了煙柳滿地的長安。新開碧鮮與肅肅花絮當真是芳菲爭春。這是一年中最撩人的季節啊,遠勝其它!
望月亭內暗香浮動,爐煙嫋嫋,悠然琴聲與歡歌笑語不時交替傳來,讓人備沐春風,幾名著淺黃色衣衫的侍女正興致勃勃的圍著另一少女捂嘴輕笑,少女輕盈翻飛的踢鍵子,身法疾速,姿態優美,招數也變幻難測,隻見她右腳輕觸,力道恰好,毽子高飛,落下時左右腳在空中一前一後交叉,左腳觸到毽子又拋向空中,再落時右腳尖穩穩扣住不差分毫,侍女滿眼崇拜,琴聲止住,隻有熱烈的掌聲響起。“公主厲害極了。”冉竹聽後清亮圓潤的笑聲更甚。拿著毽子交與站立一旁的貼身侍女遙岑便步履輕快的坐到剛才撫琴的女子身邊,頭枕著女子纖細肩膀,似是累了半是撒嬌:“姐姐,我累了。”詠絮寵溺一笑,溫婉柔和的說:“是該歇會,早就出汗,染了風寒可怎好,岑兒,拿過披帛為公主加在肩上。”著簡單宮裝麵容沉穩的遙岑手上利落的將孔雀藍的絲質織錦披帛輕輕覆於冉竹,再將各個角落撫平整。冉竹軟軟嘀噥:“姐姐最好了,比母妃還周到。”詠絮丹唇笑開:“數你的嘴最甜,自然是最疼惜你,姨娘是你的母妃當然更甚於我,你說這話可會傷她的心。”“好嘛好嘛,絕不再有下次。”冉竹討巧的答道。詠絮白淨柔荑拿著白帕輕輕拭去這清水芙蓉的俏臉上滲出的薄汗,冉竹靜靜不動,忽聞的帕子清雅的香味便坐直身子要看個究竟,她攤開在手中細瞧:“真是精致啊,姐姐,味道聞著也舒坦。”雪白的素絹,溫暖柔軟,方方正正,角落上繡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花葉上隱約可見詠絮二字,圖案用線考究,針法精細,宛如活物,冽出悠長清香,荷花之下有題詩一首: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傳沼水無痕,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姐姐好意境,冉竹也想要一方同姐姐一樣的特別的帕子,煩請姐姐再製一尺啦,可好?“”你所求的我哪能不允呢?隻是我所製定不及禦司坊,你可得體諒哦。“”我就喜歡姐姐做的,出挑耐看,絕對是獨一無二,不似宮中的那般庸俗。“說罷,對著詠絮巧笑倩兮,當真是秋水伊人,美不勝收,詠絮一時感歎:真是像極姨娘,一襲明藍的拖地長裙,裙裾上繡了粉色的玉蘭,茉莉色的腰帶將那不盈一握的細腰束住,烏黑長發挽成雲髻,斜插一支碧玉玲瓏簪,流蘇點點,皓腕約金環,腰佩翠琅,眉如筆畫,眼如桃瓣,晴若秋波,轉盼多情,嫣然一笑,全是風韻。已經十六了,將來會覓得怎樣卓然不凡的良人啊?我自己呢?幽幽歎息,有點喜悅又有惆悵。
用過午膳,冉竹便覺疲乏回長樂殿小憩,詠絮也是無事,遂吩咐其他人退下,隻留於麽麽和阿漓隨侍在旁。於麽麽是宮中的老人了,自姨娘和母親還未出閣時便已身在南榮家,後來隨母親以貼身侍女入了宮,約摸也該二十年有餘,青絲已漸有白發,體態臃腫不少,目光不及年輕人的明亮,那雙眼目睹過多少世間難事,自然是黯然內斂啊。阿漓則是另一番景象,與詠絮同歲,十七的年紀,姿容秀麗,身形嬌媚,算是規形矩步,但難掩活潑動人。主仆三人款款走動,移步到竹林邊上的一處涼亭,於麽麽亦步亦趨跟隨其後,阿漓站立亭下恭順等候,詠絮走上台階一步,觀其內古樸精巧,地方不大,正方的匾額上刻著蒼勁的題字:茗緣亭,詠絮看了片刻,輕輕開口問向於麽麽:”午膳不見姨娘,可是陪著父皇在嚴正宮?“”是的,公主,芸妃娘娘要用過晚膳才會回宮。“”於麽麽,這亭子是為了母親所建,母親已逝,亭也廢了呢,我從未見父皇來過,倒是姨娘來此我知曉,許是想念母親了。“於麽麽躬身回話:”興許是的,兩位娘娘可是雙生姐妹,感情不同一般,一個走了,另一個總是念想得多一些。“詠絮點點頭,輕聲嗯一下,抬步走向亭內,雕欄玉砌已經斑剝,各種斑斕的顏色脫落不少,撫著梁柱粗糙的木紋喃喃低語:”母親的樣子我已經模糊了,隻記得她滿腮帶淚,蛾眉輕蹙的臉,幼時不懂,現下有些疑問了,麽麽,母親為何愁眉不展呢?姨娘待我親熱,可是她時時也會對著我走神,似怨似憐還似悔,我越來越糊塗了!“於麽麽靜默許久,低垂眉目,緩緩答道:”公主,前人的事您莫再管了,什麼恩怨都已經散盡,做一個自閑自樂的人是娘娘對你的祈望。“”前幾日聽到宮人的閑話了,關於母親,姨娘還有父皇的,我想問清楚,為什麼父皇對我格外冷淡,兒時便很少抱我,從不同我用膳,宮中的家宴國宴即便遇到了也是不願瞧一眼,姨娘對我也總是忽冷忽熱,這個地方是我的家,可是一點都不溫暖,唯一待我如親人的隻有冉竹了。“詠絮神情落寞的說,明亮的雙眼染著粉紅一片,臉色更加透明白淨,皓齒輕咬著略失血色的嘴唇,於麽麽心下明白詠絮的委屈悲傷,隻得再溫言相勸:”公主,您哭吧,哭完了還得往前走阿。“詠絮聽罷於麽麽溫言軟語抑製不了心中積壓的惆悵抱著麽麽淚水漣漣,亭外的阿漓也知道公主的哀痛,仿佛感同身受的紅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