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高允不做違心事(1 / 1)

北魏時的高允(390-487)奉命與崔浩一起修纂《國記》。在修纂中,他們繼承了中國史學的優秀傳統,“直書國惡,不為尊者諱”。魏太武帝得知此事,十分惱火,以“暴揚國惡”為罪名,要將他們二人處以極刑。

高允是太子的老師,太子得知此事,決心為自己的老師高允開脫罪責,太子要高允同他一起去晉見太武帝。事前,他再三叮囑高允,一定要按他的意思回答皇帝的問話。太子在皇帝麵前把罪責推給了崔浩。在這生死關頭,高允沒有按太子的話說,卻據實承擔了自己的大部分責任。太武帝聽後大怒:“此甚於浩,安有出路!”意思是說,他這罪責比崔浩還嚴重,那裏還有開脫罪責的地方。

太子見此情景趕快上前解釋到:“高允他見皇上天威嚴肅,故一時驚慌失措,語無倫次,平時我問他時,他都說這些是崔浩所作。”皇上聞聽太子的這番解釋,怒氣稍有平息。但高允不肯做違心的事,不肯把罪責推給崔浩了之,於是他又搶前一步道:“太子這是可憐我,為了救我的性命,他平時並沒有問過我,我也沒有對他講過此事。剛才我講的是真話,不敢妄言。”

太武帝被他的誠實感動了,於是就赦免了他,但命令他起草懲處崔浩的詔書,要他在詔書中寫明,自崔浩以下,僮吏以上128人皆夷滅五族。然而,高允又直言極力勸諫,拒絕草擬詔書。太武帝又大怒,後經太子再三拜請,才又得到太武帝的赦免。

說謊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要討好對方,就是為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