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文心雕龍·章句》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口頭表達的一段話語,都可以分解成為句群——句子——詞(詞組)的結構,也就是說,是詞、詞組、句子、句群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了所立之“言”。語庫的豐富,需從積累這些成分開始。
語言自身是一個體係,是由若幹互相關聯、互相製約的要素組成的統一體。從某種角度看,語言是由詞彙和語法兩部分組成的。詞彙是語言的結構材料,是語言中一個個具體詞的總彙;語法是語言的結構原則,是用詞造句的方式的總和。對語言的掌握首先是掌握它的詞彙。語言詞彙裏的詞異常紛繁,它們有一定的規律性的聯係,如意義上有同義詞、反義詞、同音詞等不同類聚係統;從構成看,有一般詞彙、基本詞彙的對立。其次是語言結構規律方式的掌握,有陳述句、疑問句、感歎句、祈使句的並列;有長句和短句、緊句和鬆句、整句和散句的對立存在。
領導者要成功地完成與不同職業、階層、心理、性別等對象的言語交際,那麼,以對對方遣詞造句的熟悉而進入對方的言語境界,是一個前提。下麵僅從基本詞彙的積累、一般詞彙的掌握、同義句式的選用等方麵簡略談談。
基本詞彙的積累。基本詞是全民族使用最多的、一般的生活當中最必需的、意義最明確、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而用不著解釋的詞。它們是詞彙中最主要的成分,用來指稱人們常見的現象,是人們描述世界的最基本的材料,如“山”、“水”、“花”、“鳥”、“人”之類,這裏不必多談。
一般詞彙的掌握。一般詞彙除了由古代語言繼承下來的非基本詞彙外,依據不同的來源又可分為新造詞、古語詞、方言詞以及來自別的民族語言及社會習慣語中的詞。僅僅掌握基本詞彙中的語詞,語言隻能搭起枯燥乏味的框架。要把話說得具體細致、生動形象,有血有肉,還必須依靠一般詞彙。
古語詞。多數是代表曆史事物的,在現代漢語中隻是在一些敘述曆史事實的作品中偶爾用到,如天子、諸侯、臣、餘、汝、社稷等。雖然這些詞彙所指稱的事物現象和語言色彩已經作古,但是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色彩、特殊的修辭效果,采用一定的古語詞,化腐朽為神奇,既帶有一定的曆史縱深感,給聽者以曆史的回顧觀念,又傳達了一種特殊的語言格調,或莊重嚴肅,或諷刺幽默。如獲悉蔣經國辭世,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名譽主席屈武於1988年1月14日在致電蔣方良女士的吊唁中說:昨夜驚聞經國老弟病逝,悲痛不已,竟夕難眠。經國一生愛國,正期再展長才,共竟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不意遽爾長逝,痛惜何似!我與經國,兩世交誼,情同手足,……(略)詎料經國先我而去,竟成永訣,遙望雲天,不知涕泗之所從矣。謹電致唁,敬希節哀,善白珍重。經國靈前,尚祈為我馨香祝禱安息。臨電神馳,未盡欲言。雖然海峽兩岸日常用的是現代漢語,但此時采用古語詞、文言句式,就表示了尊重,傳達了莊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