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誕節開始,校園裏始終是一片節日歡快的氣氛。
因為,金城一中一年一度的元旦新年晚會即將到來!
相比起有著藝術彙報色彩的校藝術節,學生們更喜歡新年晚會。
這是屬於學生會主辦,完全由學生們自己組織的一場盛大狂歡。
也有人說,青春是一場盛大的演出,而對於金城一中的高中生們而言,每年的新年晚會,都絕對是一次最重要和快樂的大party!
一中er本來就藏龍臥虎,很多看起來平常都不顯山不露水的普通學生,在這天晚上被起哄一顯身手時,都搖身一變,一個個才藝倍出,成為令人目瞪口呆的“掃地僧”般的大神。
從最先開始的全校晚會演出,到結束後的各班,甚至自行聯係的各年級大聯歡,到處都會是一片歌舞歡笑……
…………
江華自然也能感受到這種校園中彌漫的躁動氣息。
不過他更欣喜卻是學校外麵的事進展順利。
首先是公司的發展,正如他之前所預料的那樣,當越來越臨近元旦新年時,vcd群雄們為了抓住這個銷售旺季,開始紛紛在廣告上發力了!
似乎一夜之間,電視上各種vcd廣告層出不窮,新科、夏新、步步高、愛多……輪番上陣。
這時中央台的廣告其實還是白酒的天下,畢竟秦池6666萬的標王剛剛震驚全國,一舉成名,而江湖傳統大佬孔府家酒、宴酒兄弟依然風頭無兩,其次就是新近崛起的飲料新貴娃哈哈、樂百氏,以及雖然有點日暮西山依然令觀眾耳熟能詳的太陽神……
年前本來就是各大商家的營銷旺季,但即使是這樣的廣告大戰中,依然有不少vcd廠家的廣告出現在了央視!
江華曾經在中央台下屬的廣告公司工作,很清楚這是一些vcd廠家為了節省時間,盡快打開市場,買下了其他品牌之前早已投標,但沒有錢支付的廣告時間。
這顯然是一個新興產業開始崛起的征兆之一……
在高潔的親力親為之下,首批進貨的500台vcd已經開始在全省範圍內鋪貨,其中僅僅金城的兩大百貨商場,亞歐商廈和民百大樓每家就進了100台。
而上架前兩天,單店銷量還僅僅是聊聊的2、3台,聖誕節當天忽然暴增到10台以上之後,似乎一下子到了傳播的零界點,之後每天僅僅百貨大樓的櫃台,就賣出去20多台!
不到一周時間,首批的500台vcd已經銷售一空,高潔興奮之下趕緊補貨,直接飛去常州坐鎮,希望能夠在貨款支付方麵更加靈活,以拿到更多數量的貨。
她覺得,前期在各家廠家都受產能影響和渠道分銷網絡不足的情況下,正是潔華大肆搶占雍涼省內市場份額的好機會。
而公司也隨著業務發展,再一次進行了招聘,本來空蕩蕩的辦公室裏漸漸變得滿滿當當起來。
江華也很興奮,他甚至有點瞠目結舌的感覺。
這個年代創業,手段真是簡單粗暴,而隻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產業,真是遍地黃金啊!
這時的人們物質文化娛樂生活並不算豐富,但城市居民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儲蓄,像彩電、冰箱這些家電大件的需求很大,而vcd作為一個新出現的娛樂影音產品,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正好滿足了人們在家中休閑娛樂的需求。
而廣告的效果好的有點恐怖,似乎隻要在電視或者報紙上看到過這個品牌,人們就會非常信任。這個年代的傳媒還是有著很強的公信力的。
江華不禁感慨,相比而言,到了2010年之後,在中國創業簡直就是地獄難度……
雖然那時國家有很多鼓勵創業的政策,市場上熱錢也多,但是殘酷而血腥的競爭環境和bat大鱷們的快速跟進和資金、流量壓力下,任何領域的創業都可以說是九死一生。
還是90年代好啊!
…………
而聖誕剛過不久,江華親手炮製的兩篇文章,分別刊登在了《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上!
其中《小平理論的幾點思考》刊登在人民日報的副刊,即使如此,也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要知道這時老人還在世,一個基層廳級機關幹部,還並不是宣傳係統的幹部,竟然首先提出了這一理論,這到底是獻媚於上的政治投機?還是有著極高理論基礎的班班大才呢?
而《關於國企改革的幾點思考》則刊登在《經濟日報》。
這篇文章同樣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文中進行了大量的分析,金城本就是西北工業重鎮之一,從員工數十萬的超大型國企到數百人的國營小廠,樣本豐富,江華結合了未來幾年的記憶,提出了目前國企改革存在的兩個問題:其一,戰線鋪太廣,重點支持的行業範圍較大而政府能夠提供的支持能力卻明顯不足;其二,同時政府缺乏推行產業政策的有效手段,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相當困難,地方政府更是處於自身利益動作幅度較小。
這種情況下,應該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抓大放小”,同時國有企業改革由放權讓利調整轉向產權改革。
而有趣的是,恰好這一年的最後一期《改革》雜誌中,經濟學家吳敬璉也發表了《放開放活國有小企業》的文章,也提出了“放小”可能成為深化國企改革的一條新路。
一個市委機關幹部,和一個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學家,在同一時間,不約而同的提出同樣的觀點,顯然頗為有趣。
而這兩篇文章所帶來的關注,對於江文川到底是福是禍,一時間倒也不好說……
…………
這天下午放學,江華回到家裏。
江文川臉色嚴肅的將他叫進書房,拿起桌上的兩份稿子,皺眉問道:“小華,這兩篇文章是你寫的?”
江華重生回來的字跡雖然與以前有些變化,江文川卻也認的出來。
江華看了看,點了點頭。
“你還以我的名義給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投稿了?”
江華看他認了,臉色更加難看,沉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