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雖然曾看到桌上的文章後,對其中縝密的邏輯和極具高度的大局觀非常驚訝,看到是兒子的字跡,本來以為江華是從哪裏的刊物上摘抄下來供自己參考的,心裏還暗誇兒子貼心。
沒想到今天一上班,竟然被張學平叫到辦公室裏,詢問了這兩篇文章的事,並稱連省裏的廖書記都來電話詢問江文川的情況……。
江文川一頭霧水的聽了半天,才知道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他署名的有關小平理論思考的文章。雖然並沒有全文刊發,但畢竟是人民日報啊!
曾經作為雍涼日報的副總編,江文川當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而且這個理論的名稱……太敏感了!
這本應該是中央政研室裏的那幫筆杆子幹的事兒啊。
這也罷了,畢竟江文川就是主抓黨建的,研究理論說得過去。
可是《光明日報》還全文刊發了一篇同樣是他署名的關於國企改革的文章,這篇文章還特別加了編者按,讚揚作者身為市委機關幹部,對經濟問題能夠研究深入,理論紮實、觀點深刻等等。
江文川當即就有點暈了。
渾渾噩噩的從張學平處出來,他琢磨了半天,才覺得有可能是兒子幹的好事。
但他怎麼敢把摘抄來的文章署名後寄出去發表!?
那可是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啊,中央黨報啊!
要是被真正的作者看到,鬧出一個抄襲事件來,江文川的仕途剛起步就走到終點了!
這才連忙趕回家裏,
江華一聽大喜:“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都刊登了?太好了!”
他之前將稿子分別寄出了幾家報社,就是怕人民日報這種中央黨報刊登的把握不大,這才全麵撒網的,如今看來是最好的結果啊!
“好什麼好!說,這兩篇文章你從哪看到的?瞎胡鬧!”江文川抑製不住怒氣,大喝道。
他平時脾氣溫和,很少和兒子發脾氣,這次的確是事情太大了。
“啊?……爸,這兩篇文章是我自己寫的啊。”江華楞了一下,才明白父親的意思,連忙解釋道。
“你寫的個……,你說是你寫的?自己寫的?!”江文川一個“p”字差點罵出來,這才反應過來,一臉的驚訝,怎麼可能!
這兩篇文章他已經反複看過很多遍了,尤其是國企改革那篇,無論從遣詞用句、戰略高度和理論深度,都足以稱得上大家風範,估計國內一些著名的學者和經濟學家也就這個水平了。
江華一個高二學生,怎麼可能寫的出這種文章?
江華嘿嘿笑道:“爸,真是我寫的……,這樣,您先坐下,咱們慢慢說。”
他嬉皮笑臉的拉著老爸坐在椅子上,自己在旁邊陪著坐下,然後笑道:“爸,像在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這樣的黨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是不是也算一種政治資本啊?”
江文川瞪了他一眼,廢話,當然算!
90年代中期,新聞媒體還沒有像後世那樣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呈現信息爆炸的態勢,報紙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不容置疑,那還是一個報社的記者被譽為“無冕之王”,一篇報道就可以令官場震蕩、令企業起死回生或兵敗如山的年代。
更何況是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
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人民日報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黨報,每天向全國和世界傳遞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和主張,是廣大幹部群眾了解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體!
而經濟日報同樣是中央黨報,是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也是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最強的報紙,是傳播發布黨和國家關於經濟方麵政策信息的重要渠。
在這兩大媒體上麵發表文章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著或許就在這一刻,上到中央級別的領導、下到金城市某個機關科室裏的小科員,都可能在看江文川署名的文章!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基層機關幹部,敢首先提出這一理論的名稱,這其中可是孕育著極大的政治風險的!
江文川本來就是媒體幹部,他太明白其中的分寸了。
兒子這一下是政治冒險啊,雖然不算捅破天,但也絕對會有很大的影響,雖然人民日報刊登了出來,這從某種意義上是好事,但到底是福是禍,真的說不準啊!
nnd,這個坑爹的兒子!江文川有點無奈。
要知道,即使近期因為張學平的原因而在金城市政壇備受矚目,多數人還是帶著懷疑甚至有些輕視的眼光看他,覺得江文川不過是憑借著和張學平的關係才一步登天。
現在,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上這兩篇署名金城市委副秘書長江文川的文章一出,立刻震動金城乃至雍涼省政壇,江文川可謂一鳴驚人,甚至連省委廖書記都來電詢問他的情況。
可是,畢竟這兩篇文章從頭到尾江文川都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萬一,市委宋書記、周市長、甚至省委廖書記要他去彙報情況,他該怎麼說?
江文川一想到這些就有些驚心動魄。
可看著眼前一臉興奮的兒子,忽然發現他臉上的稚氣早已脫去,一臉英氣,不知覺間已經長大了……。
“小華,這兩篇文章真的是你寫的?你寫文章幹什麼?為什麼用我的名義發表?”江文川深吸了口氣,連珠炮似的問出一堆問題。
江華早在寄出文章之前就已經深思熟慮過這件事可能的後果,此時臉色一整,認真道:“爸,你放心,這兩篇文章的確是我自己寫的,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看報紙和新聞,整理了很多資料,一會我拿給你。……,爸,我之所以寫這兩篇文章,也是想幫你的忙……你現在雖然進入市委工作,但是畢竟根基很淺,我想了很久,覺得你的優勢還是在對於理論和媒體的了解,另外,現在國有企業改革也是中央最重視的經濟工作,所以就嚐試著寫了這兩篇文章。”
江華之前的確搜集了很多資料,畢竟文章中很多觀點是需要數據和案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