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3)

4力排眾議,進軍新疆

麵積達166萬平方公裏的新疆,古稱西域,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地闊人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清朝從康熙時起就積極經營新疆,並在新疆建立起了有效的統治。由於大清王朝日益走向腐敗、黑暗,對新疆人民又實行種族高壓政策,加上外國侵略勢力的煽動以及太平天國和撚軍及回民起義的影響,新疆曾多次掀起大規模的反清浪潮,建立了許多地方割據政權。由於民族矛盾錯綜複雜,這些被少數民族上層封建主把持的割據政權相互攻城掠地、混戰不休,給新疆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回族封建主金相印為擴充勢力,竟勾結境外浩罕國的阿古柏入侵新疆。阿古柏采取武力強奪和陰謀攫取的手段,幾乎控製了整個新疆,對新疆人民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新疆各族人民強烈要求清朝政府出兵平叛,收複被占國土。

當時英、俄政府企圖利用阿古柏偽政權,獲取更多的權益。它們不顧國際慣例,竟然承認阿古柏偽政權的“合法”性,與之通商,建立“友好”關係。阿古柏也欲借助英俄的勢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成果”。這些侵略者臭味相投,狼狽為奸。被左宗棠打敗的劣回頭目白彥虎也脅迫大批回民竄至新疆,投靠了阿古柏,使阿古柏的勢力得到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沙俄利用阿古柏入侵造成的有利形勢,以中國政府不能控製伊犁、有效地保護俄僑為借口,派兵強占了伊犁,使本來就惡化的西北局勢雪上加霜。

伊犁地區,在經濟上是富庶之地,物產豐富,被稱為新疆西部的糧倉;在軍事上,它是北疆的門戶,易守難攻,連英、法人都稱伊犁是中國鎮守新疆的一大炮台。清廷也認識到伊犁的重要性,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5年)詔令金順迅速赴古城(奇台)會同景廉規複烏魯木齊;令穆圖普赴安西、王玉等以壯聲威;令張曜、宋慶赴哈密;令左宗棠統籌糧餉。“屋漏偏逢連天雨”。海疆危機這時如大潮洶湧而來,從而導致了一場激烈的海防、塞防之爭。

以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首的一批督撫大臣,認為“海防”、“塞防”力難兼顧,主張暫棄新疆,移西征之餉於海防。其理由如下:1.新疆與內地的關係不如沿海密切,新疆為肢體之患,而海防為心腹之患;2.當時財政極其困難,陝、甘用兵已使各省財枯賦竭。再用兵新疆,不但勝負難料,僅轉運之費較甘肅就要增加幾十倍;3.新疆地處僻荒,和平時期內地就要支援其300萬兩白銀的軍事費用,所以失之不損;4.新疆國際關係複雜,英俄染指相爭,不如暫且由之,以待時機。海防派的看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遠在西北邊陲的左宗棠得到總理衙門的谘詢之後,立即上疏痛陳海防、塞防不可偏廢。他認為:第一,新疆是中國西北的屏障,保新疆即保蒙古,保蒙古即拱衛京師。新疆不保,京畿不安;第二,染指新疆的各國其葸在通商,並無領土野心,如果得到商業利潤必不會輕於發難;第三,海防費用如籌劃得當可自行解決,相比之下,塞防所需餉銀很少,而且曆年欠餉很多,即使放棄西北,也無餉銀可移……放棄新疆等於自撤藩籬。左宗棠力陳要害,不避毀謗,頗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氣概!清廷也認識到新疆的得失與國家休戚相關,終於決定海防、塞防並舉,令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年已65歲的左宗棠深知責任深重,麵前的困難有如穿行西北大漠之艱巨。西征軍事籌餉比籌兵艱難,籌糧又比籌餉更艱難,而籌運又比籌糧困難更甚。由於路程十分遙遠,各地城池相隔動輒數百上千裏也不為稀奇,一路沙漠戈壁縱橫,水源奇缺。針對這一現狀,左宗棠深思熟慮,首先統一了事權,精兵減員,製訂了“緩進急戰”的戰略部署。西征兵員經淘汰裁員以後,有金順所轄39營,張曜14營,劉錦棠24營,徐占彪5個營,共82營,兵員約8萬人。預計第一年需餉銀1000萬兩,以借洋款,政府撥款,各有關銀號接濟解決。籌糧一事統籌安排,分節轉運。運法上,車騾所運雖多但消耗過大,車裝騾負的糧草走30天,就把所裝糧草消盡;駱駝運載雖少,走30天尚有餘糧,如行經草地所需更少。由於萬裏轉運,費用極大,每100斤糧運費就需8到15兩銀子。糧食的采購地區主要有三個:甘州、涼州、肅州一帶;寧夏、包頭、歸化一帶;另外就是在外蒙烏裏雅蘇台和科布多等地采集。通過計算,左宗棠把糧運主要分為兩路:南路以甘肅為起站,在甘肅采購糧食,用牛或駱駝運至安西,再全部改用駱駝運到哈密貯存;北路以歸化為起點,在包頭設一分局采購糧食全用駱駝經內蒙小草地運到鎮西儲存。一年運下來北路每100斤運價隻要8兩,南路卻要15兩,左宗棠又利用與俄人的交易得糧500萬石存於奇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截止到1876年3月,哈密存糧達2900萬斤;奇台存糧約400多萬斤;古城、巴裏坤各儲糧1000餘萬斤。

糧食問題基本解決之後,左宗棠根據自己豐富的地理知識,知道肅州至哈密戈壁相連,水源供應一次不過千人,所以命令諸軍次遞跟進,分道聚合。為解決西征軍槍炮修造問題,左宗棠在1873年春,在蘭州的南關地方開辦了一個小型兵工廠——蘭州機器局,部分解決了槍炮的修造和彈藥的供應問題。一切準備停當,方才用兵進剿,戰事未開,左宗棠已胸有成竹、勝券在握了。

5左公樹柳,玉門春風

左宗棠嘔心瀝血,經過長期艱苦準備之後,在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三月,設指揮部於肅州。四月左宗棠從蘭州馳抵肅州,指揮劉錦棠等率領的西征軍主力挺進新疆。西征軍的鐵拳伸向烏魯木齊,一時群魔喪膽。為了更有效地打擊頑敵,左宗棠又製訂了剿撫兼施的作戰方略,以收政治軍事並重之效。攻心戰略的施行既可瓦解敵軍,又可為戰後的重建奠定基礎。根據新疆南低北高的地形特點和南北不同的戰略地位,左宗棠又確定“先北後南”的進兵方針。即先收複烏魯木齊,扼其總要,然後相機南進,再整軍進取西八城,索回伊犁。左宗棠調兵遣將:令張曜部守哈密,繼續興屯,並防止阿古柏由吐魯番來犯;令徐占彪部駐鎮西以衛後路;以譚上連部為前鋒,譚拔萃部後繼,餘虎恩部殿後;令金順部迂回到濟木薩,各軍皆歸劉錦棠節製。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六月,劉錦棠和金順相約進駐阜康,對烏魯木齊發動進攻。劉錦棠部克複黃田、古牧後,得知烏魯木齊空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烏魯木齊。西征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到隆冬時節已完全控製了天山北路。光緒三年三月,徐占彪部會同張曜部收複了魯克沁、哈拉等地;羅長佑部收複了吐魯番滿漢城;繼而,劉錦棠率軍收複達阪、托克遜兩城。阿古柏見大勢已去,在庫爾勒服毒自殺,其子海古拉負屍西竄,被其長兄柏克胡裏殺死。左宗棠調度各軍繼續西進,所向披靡。光緒四年(公兀1878年)二月,天山南北全部平定。清廷論功行賞,左宗棠由一等伯爵晉升為二等侯爵,劉錦棠等各路將領也悉得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