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工商界聚會中,幾位老板談起自己的經營心得,其中一位說“我有三個不成才的員工,準備找機會將他們炒掉,一個整天嫌這嫌那,專門吹毛求疵;一個杞人憂天,老是害怕工廠有事;還有一個經常摸魚不上班,整天在外麵閑蕩鬼混。”另一位老板聽後想了想說:“既然這樣,你就把這三個人讓給我吧!”
這三個人第二天到新公司報到,新的老板開始分配工作:喜歡吹毛求疵的人負責管理產品質量;害怕出事的人,讓他負責安全保衛及保安係統的管理;喜歡摸魚的人,讓他負責商品宣傳,整天在外麵跑來跑去。三個人一聽職務的分配和自己的個性相符,不禁大為興奮,興衝衝地走馬上任。過了一段時間,因為這三個人的賣力工作,居然使工廠的營運績效直線上升,生意蒸蒸日上。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如何使人本資源愛揮最大效能,企業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扮演著樂隊指揮的角色。“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出色的企業家會用人所長,容人所短,讓智者盡其謀,勇者盡其力。
所以說,朽木其實也有可雕處。
一分鍾提醒:
對於“可惡的家夥”一律炒掉了事,是極為草率的管理方法。看清部屬的優缺點,用對人才,才是關鍵所在。
14.“怪才”不以重用
找出真正優秀的異端人士
一個優秀的企業是由各種不同的結構層次組成,也就需要具有各種不同能力的人才,發揮他們各自不同的作用。而有的管理者對於一些在黨人看來是“怪才”的人或建議以偏概全一律不予重視,不敢重用。這也是用人的一種弱點。他們不能以一種認真的態度對待人才,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怪才”,而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ibm曾刊登一則征人廣告為“征求愛做夢的男性、如蚊子一般吵鬧的男性、異端人士。”這個廣告不僅獨特,而且確切地表現出企業求才的要件。
如果以比較易懂的說法來解釋這三個要素,那就是:征求具有遠大夢想、自我堅持,不畏懼自己成為少數派的人。
大多數人應該都明白組織中不可缺少這樣的人才,但實際上他們真心期待這樣的人出現嗎?恐怕未必。理由有下麵兩點:
第一,這樣的異端人士極可能動搖組織。在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動搖組織者”或許可說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對於那種隻求安定平穩的“無事主義者”來說,這種“惹是生非之人”就等於是不速之客,專門破壞安穩氣氛。大抵而言,那種以公務員方式處理事務的組織,往往相當排斥企圖徹底革新、幹勁十足的人。
第二點是屬於異端人士本身的問題。雖然說起來都是一樣的異端人士,但其中有真正具備先見之明及改革能力者,也混雜有單純隻是個“反對者”的人。
就字典的解釋來看,所謂異端人士是指背離時代的正統或主流的人。有些異端人士還是潛藏有屬於正統的力量,不過也有那種跟不上多數人的腳步,遭人排擠的問題人物。
這兩者間的差別是不必贅言的,而遺憾的是,實際上以後者的情況居多。環視一下自己的工作場所,相信你也能同意這看法。那種別人說東,他就說西,經常擺出一副吊兒郎當姿態的人,表麵上看似提出了相當奇特的想法,實際上不過是故意攪亂他人的意見,這種喜歡隨意發表評論的人往往是光說不練的。所有在組織中願意特立獨行的人,有八九成都不過是這樣的“反對者”。
雖然說組織中不可欠缺異端人士,但更重要的是要去找出真正的異端人士。把他們的“異端”轉化成實用的“新點子”。
真正的異端人士並不會故意裝出一副非主流的樣子,也不會將自己與他人做比較後感到優越,誌得意滿,更不會對批評他人充滿了興趣。就個人經驗來看,異端人士並不取決於此人為主流或是非主流,個性淡泊的人,有不少都是異端人士。
優秀的異端人士必須兼具以下三點要素:
(1)不受多數意見影響的先見之明;
(2)不帶主觀的想像力與創意;
(3)實際驗證自己意見是否正確的行動力。
富士軟片公司曾開發出一款極為暢銷的照相機,在以高技術競爭的軟片業界中,富士提出了“照相機能照、便宜就好了。”這種破天荒的奇特想法正是一種異端概念。
可是,能創造新的契機的創意往往都超出現有的常識,而凡是超出現有常識的偏見多半被視為“不合常理”,遭到多數派的批評,許多創意因此而被一笑置之。
這個照相機的點子據說也曾被束之高閣多年,最後完全是憑著提出此創意者的堅強毅力與熱誠,這項產品才終於問世。隨著此產品的暢銷熱賣,這個本屬異端的點子就不再是個異端,學習仿造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市場就是這麼一回事。
想要從經理或前輩中找出“優秀的異端人士”,必須不受公司內部主觀意識的迷惑,並且多找機會與他人談話,因為未必所有“優秀的異端人士”的潛在能力都能順利地被發掘出來,懷才不遇的人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