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及時感情投資,提防資源匱乏(1)(2 / 3)

晉代一個名叫苟巨伯的人,得知朋友生病臥床,便前去探望。

不料正趕上敵軍攻破城池,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百姓們紛紛攜妻挈子,四散逃難。朋友勸苟巨伯說:“你趕快逃命去吧,我重病在身,根本逃不了,更何況我自知已活不長了,跟著你隻能拖累你,你趕快離開這裏吧!”

苟巨伯並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對朋友說:“我怎麼能棄你於不顧呢?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我不辭山高路遠來此地就是為了照顧你。現在,敵軍進城,你重病在身,我更不能扔下你不管。”說完轉身到廚房給朋友熬藥去了。

朋友語重心長地勸他快些逃走,可苟巨伯卻忙著端藥倒水跟沒聽見一樣,他反倒安慰朋友說:“你就安心養病吧!不要管我,我不會有事的,我在這裏你還有個照應,最起碼天塌下來我還能替你頂著!”

這時隻聽“砰”的一聲,門被敵軍踢開了,衝進來幾個滿臉橫肉的士兵,衝著他們大喊大叫道:“你們是什麼人?好大的膽子,還敢在這裏逗留,你們難道不怕死嗎?”

苟巨伯站起身,從容地走到士兵跟前,指著躺在床上的朋友說:“我的朋友病得很厲害,根本無法下地行走,我怎麼可以丟下他獨自逃命?請你們快快離開這裏吧,別嚇壞了我的朋友,如果你們有什麼事盡管找我好了。如果要死,我可以替他死,對此我絕不會皺一下眉頭。”

苟巨伯大義凜然的一番說辭和那無畏的態度讓原本麵露凶相的士兵很是欽佩,他們的語氣較先前緩和了許多,說:“沒想到這裏還有品格如此高尚的人,這樣的人咱們怎麼好迫害呢?走吧!”說著,敵軍就走了。

患難中伸出援手,哪怕隻是一句溫馨的安慰,對方也會銘記於心,把你當做知己般對待,等到將來你有需要時他會像及時雨一樣來到你的身邊助你一臂之力。大凡有心人都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皇威廉一世的下場最可悲,落得個眾叛親離。許多人對他恨之入骨,無奈之下他隻好逃到荷蘭保命。正在這時,他接到一個小男孩的來信,雖然信的內容非常簡短,但是字裏行間都流露著真情。小男孩在信中向德皇表達了深深的敬仰之情。他說:“不管別人如何看待你,你將永遠是我最尊敬的皇帝。因為我一直都很敬仰你。”德皇看完信後,被小男孩的真情深深地感動了。危機過後,他便邀請小男孩到皇宮作客。小男孩受到德皇的邀請,異常興奮,與母親一同進了皇宮。後來,小男孩的母親便嫁給了德皇。

有人喜歡為他人雪中送炭,而有些人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的可貴。當朋友擺脫困難糾纏後,這種人會說:“怎麼會這樣啊!你為什麼不早些告訴我,早知道你有困難我一定會幫上點忙的!”有這種說辭的人,與其說他不知道朋友正需要他的幫助,倒不如說成他根本就不想拉朋友一把。

人們可以敏感地察覺到自己的苦處,可是對別人的痛處卻很難意識到,那是因為他們不夠重視朋友。正是因為對朋友缺乏了解,所以忽視了他人的需求,有了這種思想意識就更不會花功夫去解讀朋友的需要。那些假裝不知道朋友需要幫忙的人,或許是沒有切身之苦、切膚之痛吧!等到他們真正體會到身處困境而無人雪中送炭的滋味後,就會了解自己以前的做法有多麼愚蠢。

如果要求人們都達到“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境界,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但至少可以隨時觀察一下身邊的朋友,看他們是不是正等待著你的幫忙!如有需要,立刻伸出你溫暖的手,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當朋友在事業上有不順心的事時,你找到他向他詢問自己能為他做點什麼,或者用關心的話語開導他,即使你不能為他解決當前的煩惱,你的關心也會像春雨般撒在他饑渴的心田,他也會由衷地感謝你,把你視為他的知己,日後會在適當的時機回報你。

假如你現在還沒有意識到為他人雪中送炭的好處,從此就要喚醒你的大腦,在他人危難時送去一些幫助,要知道,雪中送炭,炭火最暖情誼最深。

3、用好親戚關係,情到事成

親戚關係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筆寶貴資源,在辦事中不懂得善加利用,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利用親戚關係要善於用親情去打動對方,以期達到為自己辦事兒的目的。

在辦事的時候,親戚關係能起很大的作用。可以說,善用親情是辦成事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求親戚幫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即使關係再密切也需要用真誠打動對方,隻有這樣才能使親情充分發揮作用,切不可虛假用情,弄不好會適得其反。

現代著名詩人徐誌摩曾經用這種方法拜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

徐誌摩自幼聰明過人,並且對語言及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直到15歲時,他在這方麵的長進也不大,主要原因是缺少一位名師來指點。因此,徐誌摩迫切希望有這樣一位老師來教教他。當他聽說有一位叫梁子恩的人在這方麵很有造詣時,他很想投其門下去學習文學方麵的知識,但苦於沒有認識的人從中引薦。無巧不成書,剛好徐誌摩的表舅與梁子恩是昔日的同窗好友,所以,他就想讓這位表舅幫他引見梁子恩。

但在見到這位表舅之後,徐誌摩卻碰到了麻煩,因為表舅很希望他去學習醫術。表舅一貫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學這些“無聊”的東西,他認為這些風月詩詞之類,隻能是閑時消遣之物罷了,派不上大用場。在徐誌摩與表舅交談中,他充分表達了自己對語言的迫切願望和對文學的追求,他那堅定而又略帶哀婉的語氣,以及對長輩的謙恭之情,深深打動了表舅的心,使表舅覺得這個外甥在這方麵確實是個可造之材。最終答應了徐誌摩的請求,並親自帶他去拜訪梁子恩,讓他拜在梁子恩的門下,梁子恩也很樂意地收下了徐誌摩這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