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未必是正確的。雖然說多交些朋友不是什麼壞事,但是要知道朋友在精而不在多。一味地貪多,什麼樣的人你都把他當做朋友,真心相待,早晚會吃“朋友”的虧,畢竟人心難測。所以,交朋友還是謹慎些好,貪多不如求精。
8、不得不防的兩種人
公開的敵人並不可怕,隱蔽的小人才最可怕。這種人平時與你稱兄道弟,在你不防備時暗中使壞。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分辨清楚,哪些人是真心與你相處,哪些人是心懷鬼胎、別有用心,這一點你不得不防。
現實生活中,至少有兩種類型的人不得不防。如果你遇到這兩種人,必須為自己留條後路以防萬一。最好且最保險的辦法,是離這些人遠遠的。
(1)阿諛奉承、過河拆橋型
沒有睿智的頭腦、八麵玲瓏的處事手段,很難在商場上立足。一些自不量力者,仗著自己有幾分頭腦,自認為可平安地在商場中遊走,不料卻“走火入魔”。每個人都在盡力維護自身利益,總想在與別人的合作中,多撈一點,多占一點便宜。正是因為這些不良因素在作祟,使他們在與人合作中毫無誠意可言,認為對方就是個白癡,是個容易欺騙的傻瓜,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多得到一些利益,不能讓別人占到一點便宜。對於這類人,你不得不防,這種類型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像螞蟥一樣能屈能伸。如果他想要在你這裏得到某些利益,他的舌頭如同螞蟥咬人時的身體蜿蜒搖動,說話聲音美妙動聽,為達目的好話說盡,一旦你出手幫了他,他的目的達到了,過去對你的承諾都將被拋到九霄雲外。這種人就是所謂的阿諛奉承、過河拆橋型。
由此看來,在商場上似乎沒有人願意與這種人合作,因為他們不能被他人信服。而實際上並非如此。這種人不但可以在商場上自在行走,還能夠找到很多的合作夥伴。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一副好腦子,可以編造一個完美的謊言,去欺騙他們的合作夥伴。沒有防範心理的人們很容易讓這種人得逞。這些人往往將謊言編造得天衣無縫,很難讓人鑒別出真偽。無論你利用什麼辦法去試探,他們都可以將你的試探一一化解。舉個例子,當你遇到這樣的人時,你對他的話抱以懷疑的態度,想用提問的方式從他們的回答中找出破綻,可是他們總能用一大堆的理由來解釋你的提問或責難,然後再用連騙帶哄的手段向你發起進攻,結果導致你有脾氣也沒法發泄。
這類人時時刻刻都睜大眼睛,尋找著對自己有用的人,不管是熟識的朋友還是未曾打過交道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是他下手的對象。一旦時機成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僅好話說盡,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還會佯裝大度,裝出一副寧願自己吃虧,也不牽連朋友的模樣,以此來向別人展示他的真誠、耿直;自己的利益得到滿足以後,換句話說,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時,他們又會換上另一副麵孔,其態度之傲慢、表情之難看、說話之難聽,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總之,在商場上如果遇到這類人,必須嚴加防範,以免自己著了他的道。“惹不起但躲得起”,一旦發現這樣的人,與其冒險與之合作倒不如離他越遠越好。
(2)自以為是、聽不進他人勸告型
三國時期,有個名叫馬謖的人。他從小便熟讀兵書,對用兵之道可謂知之甚廣,這就造成了他自以為是的毛病。守街亭時,他對副將王平的勸阻不屑一顧,執意要將營寨紮在高山之上,結果在與魏軍交戰時被魏軍團團包圍,幾次突圍沒有成功,再加上被魏軍掐斷了水源,全軍上下人心惶惶,最終讓魏軍占領了街亭。麵對攻勢凶猛的魏軍,幸虧諸葛亮大智大勇,上演了一出空城計,才轉危為安。馬謖因一意孤行而造成街亭失守,諸葛亮不得不按照軍規處置,揮淚斬了馬謖。從此,馬謖就成了警戒人們不要自以為是的範例。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自認為智商高於別人,判斷能力也比其他人強,對他人給予的意見或建議充耳不聞,太過於剛愎自用,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當別人為他提供某些意見或觀點時,他從來不予采納,他常認為聽取別人的意見就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如果遇到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對於這一問題他也沒有想出解決之道時,別人為他提供意見或建議,他也總是輕易地給予否決,雞蛋裏麵挑骨頭,不是這不好就是那麼做行不通。如果這樣的人成為你的合作夥伴,你不對他加以防範怎麼能行?你的全部計劃很有可能就被他的一意孤行給毀掉了。
即使你有足夠的能力周旋在小人與正人君子之間,說不定什麼時候也會被別人利用一把。這時倘若你不提高一下防備心理,早晚有吃虧的一天,到時候後悔都找不著門路。
9、一見難如故,淺交不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