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存害人之想,可有防人之心(3)(1 / 2)

交朋友時一定要注意,以選擇誌同道合者為標準。在選擇朋友前,首先要明確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朋友,哪種朋友會對自己的發展有幫助,哪種朋友值得你去與之交心。有些人認為,那種隻要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同樣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為我赴湯蹈火,我也會為你兩肋插刀的朋友就是知己。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樣的朋友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是不是與自己誌同道合。在這些朋友中,或許有講吃講喝者、講玩講鬧者,還可能存在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類的人。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你與這些人道不同,但久而久之有可能會受他們影響,人生大旗偏向不良的一方。

所以,對待交朋友一定要有寧缺毋濫的堅定意誌,慎重地選擇朋友,絕對不能讓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混入你的人脈網中,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犯罪分子並不是天生就要做壞人,而是把一些不良分子當做朋友,久而久之染上了惡習,不慎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理想和事業,也傷害了關心他的人。

某法製報曾經刊登了一篇發人深省的報道。這篇報道的題目是《一個企業家的毀滅》。

趙某是某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的經理,因為工作的原因,結交了很多朋友。

一天,趙某和一個朋友一起出去消遣。吃喝玩樂過後,朋友把他帶進一家豪華賓館,並開了個高檔房間,二人閑談時朋友遞給他一支香煙。趙某沒有一點防範,他接過來就抽了,沒過多久,他感覺這支煙與其他香煙不同,詢問之下才知道,朋友給他吸的是裝有毒品的香煙。一氣之下,趙某摔門而去。

但初次吸毒的體驗讓趙某染上了毒癮。於是,他再次找到那位朋友,又向他要了一些。從此以後,趙某便一發而不可收,毒癮的折磨使他沒有心思打理公司事務,賢惠的妻子也因此遭到冷落,以前辛苦積攢下來的家產大部分都被他用來購買毒品了。起初,妻子對他還報有一絲希望,規勸他去戒毒所戒毒,趙某也痛下決心,可兩次進戒毒所,都無功而返。妻子對他失望至極傷心地離他而去。

最終,趙某選擇了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了以上的故事,是否認識到不慎交友的危害呢?尤其是當你走向社會以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你想與他們其中某個人交朋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用心去觀察,看他是否與你誌同道合,是否值得你以誠相待。

(2)朋友太多沒好處

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交太多的朋友沒有益處,這是人們在交朋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幾人。”要告訴人們的就是朋友可得,知己難求。人們需要的是知己,而不是與你貌合神離、心懷鬼胎、處處想算計你的朋友。更何況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選擇,把所有與你有一麵或數麵之緣的人,統統納入朋友的範疇並以此為榮,整日忙於應酬,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這些不甚了解的人身上,這樣必然會影響自己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你結交的人太多,也會影響你觀察鑒別朋友的能力,為一些居心不良分子創造有利的機會,如果不加防範可能為自己帶來災難。

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人,以結交眾多朋友為榮,可以說上至達官貴族下至三教九流,無一不當做朋友。嚴格地說,這並不是在創造美好幸福的人生,而是對自己生命、財產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真正的朋友之間不存在相互利用,彼此相互幫助是出於雙方共同的誌向和思想,以彼此互助來增添生活中的樂趣,他們不求回報甘願為對方付出。

(3)交朋友“急”不得

交朋友本身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問題,所以要求人們以謹慎的態度去對待,千萬不可草率行事。如果你感覺某個人值得你與之交往,也不要輕易下結論,因為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雙方有可能會出現思想、興趣、愛好、品質和行為上的差異。遇到這種情況,你必須掂量一下他到底能不能作為你人脈網中的一份子。當然,這裏並不是說必須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品行完全相同、各方麵都比自己強的人結交,但最起碼也要是個正人君子。

“毋友不如己者”,意思是告訴人們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結交,這種說法雖然為人們在交朋友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但也說明了交友不可輕率的道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擅長的方麵也許正是朋友的弱項,而朋友的優點也許正是你的缺點,雙方相互彌補不足,共同提高也是一件樂事。

結交思想純淨、品德高尚的人,並向這樣的人看齊。這樣不但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同化他人,如果能交到一位這樣的朋友,豈不是受益很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