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方便,自己方便,做人不要做絕,做事要留後路。如果做人做得太絕,即便是遇到凶險也不會有人憐惜你,他們會認為你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這樣無形中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不要說出路了,恐怕連退路也沒有了。
1、在其位謀其職,越權惹麻煩
事不出位,要求說話辦事不要超越自己的名分和地位,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不該說什麼、不該做什麼,都以自己的職責為限。謹慎穩重,不要賣弄,防止惹火燒身。
李勣是唐代初年的大將,原名徐世勣,參加過瓦崗軍,失敗後投奔唐朝,任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單名勣。唐高宗李治即位後,李勣任司空,為人機巧,行事謹慎。高宗李治想廢掉王皇後另立武則天為後,便向大臣們征求意見。尚書右仆射褚遂良提議說:“王皇後是世家之女,是先帝為陛下娶的,先帝臨終前拉住陛下的手對大臣們說:‘我的好兒子好媳婦,現在托付給你們了。’陛下聽到過這話,至今如在耳畔,王皇後並沒有什麼過錯,怎麼能輕易將她廢除了呢?陛下如果一定要變更皇後,懇請從天下的望族中挑選,何必要選武氏呢?武氏曾經跟隨過先帝。這是眾所周知的,天下眾人的耳目,怎麼能遮擋得住呢?”
韓瑗、來濟也上書李治,力主不選武則天,但高宗聽不進去。
後來,高宗問李勣的看法,李勣生性乖巧,心想這個關鍵時刻超越自己本分發表意見,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廢立皇後成功與否,都與性命有關。同意廢除王皇後,要是不成功,就將得罪王皇後;不同意廢除王皇後,如果武則天被選中,無疑是自投羅網。
李勣左思右想,含糊其辭地對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麼必要問外人呢?”
高宗聽了這話便下定決心,將褚遂良降職為潭州都督,馬上廢除王皇後和肖淑妃,下令將武則天立為皇後。
武則天當上皇後之後,任用大臣許敬宗排斥打擊不同意擁立她為皇後的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貶逐,或者被誅殺。李勣卻因為應付巧妙,避免了禍及自身,並且受到重用,負責審理長孫無忌等人的案子。
李勣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含糊其辭的回答,避免了殺身之禍,可謂方圓高手。
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越權的行為容易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做人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不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2、反駁別人時別傷人心
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無禮的糾纏,這確實是一件招人厭煩的事。大多數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都會用尖酸的話語、輕蔑的態度去反駁別人,這樣做恰恰是沒有教養、缺乏素質的表現。為了不失風度、涵養,反駁別人的無禮一定要講究方法。用巧妙的語言化解他人的無理,既回擊了對方,又沒有傷到對方的心,何樂而不為?
一個吝嗇的老板叫夥計去買酒,夥計向他要錢,他說:
“用錢買酒,誰都能辦到;如果不用花錢就可以買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表現。”
一會兒夥計提著空瓶回來了。老板十分惱火,責罵道:
“你讓我喝什麼?”
夥計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誰都能辦到;如果能從空瓶裏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顯然,老板是在刁難夥計,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想不花錢就喝酒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夥計不知如何應對老板的刁難,或者遭到老板的嚴厲斥責,或者自己貼錢給老板買酒喝。
在現實生活中,反駁別人的不適當言行可采用這樣一些技巧:
(1)比對方更荒謬
一位記者向紮伊爾前總統蒙博托說:“你很富有,據說你的財產達30億美元!”
顯然,這一提問回答得恰當與否,直接關係著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潔。對於蒙博托來說,這是一個敏感問題。蒙博托聽了後發出長時間的哈哈大笑,然後反問道:“一位比利時議員說我有60億美元!你聽到了吧?”
記者的提問顯然是認為紮伊爾前總統蒙博托不廉潔,但並沒直說,而是用引證的方式來委婉表達的,蒙博托如果發脾氣正言厲色地駁斥,既有失風度體統,又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心平氣和地解釋恐怕也行不通,謠傳的事情能夠三言兩語澄清真相嗎?於是,蒙博托除了用“長時間的哈哈大笑”這種體態語表示不屑一顧以外,還引用一位比利時議員的話來反問記者,似乎在嘲弄記者的孤陋寡聞,但實際上是以更大的虛構數字間接地否定了記者的提問。
(2)委婉點撥
19世紀,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對自己的創作十分嚴肅認真,非常注意獨創性,對那些模仿、抄襲行為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