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7章 硬漢海明威(1 / 1)

海明威14歲時,在父親的支持下報名學習拳擊。第一次訓練,他被對手打得滿臉鮮血,躺倒在地。可是第二天,海明威還是裹著紗布來了,並且縱身跳上了拳擊場。

中學畢業以後,海明威不願意上大學,渴望赴歐參戰。因為視力的緣故未被批準。他離家來到堪薩斯城,在《堪薩斯明星報》做了見習記者。明星報對於文字有110條不得違反的規定:“要用短句”、“用活的語言”、“用動詞,刪去形容詞”、“能用一個字表達的不用兩個字”等等。海明威專心致誌,很快掌握了新聞寫作的技巧,並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風格。

1918年5月,海明威如願以償,加入了美國紅十字戰地服務隊,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意大利戰場。7月初的一天夜裏,海明威的頭部、胸部、上肢、下肢都被炸成重傷,人們把他送進野戰醫院。海明威的一個膝蓋被炸碎了,身上中的炮彈片和機槍彈頭多達230餘塊。他一共做了13次手術,換上了一塊白金做的膝蓋骨。有些彈片沒有取出來,到死都留在體內。他在醫院裏躺了3個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頒發的十字軍功勳章和勇敢勳章,這時他剛滿19歲。

大戰後海明威回到美國,戰爭除了給他的精神和身體帶來痛苦外,沒有帶來任何值得高興的事。舊的希望破滅了,新的理想又沒有建立,前途渺茫,思想空虛。盡管這樣,海明威依舊勤奮寫作。1919年夏秋,他寫了12個短篇,寄給報社被全部退回。母親警告他:要麼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要麼搬出去。海明威從家裏搬了出去,因為什麼也改變不了他獻身於文學事業的決心。他隻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

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個短篇和十首詩》在法國的一個非正式出版社出版。總共隻印了300冊,在社會上毫無影響。

1926年,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問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聲,被譯成多種文字,成了20世紀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範之作。這部小說用美國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話“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作為題詞,從而產生了一個文學流派——“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也成為這個流派的代表。

海明威始終態度鮮明地反對法西斯。在美國對日宣戰的當天,海明威就參加了海軍。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參戰。他改裝了自己的遊艇,配備了電台、機槍和幾百磅炸藥。他的行動計劃是,在古巴北部海麵搜索德國潛艇,如果發現潛艇,就全速前進,撞擊敵船,與之同歸於盡。海明威指揮船員在海上追蹤德國潛艇近兩年,始終沒有找到相撞的機會。

1944年6月,海明威隨美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他自己率領一支法國遊擊隊深入敵占區偵察,不斷地向作戰指揮部提供大量珍貴情報,因此而獲得一枚銅質星章。

海明威在寫出《老人與海》後,懷念非洲的狩獵生活。1954年1月,他再次和妻子去非洲打獵。他們乘坐的小型飛機在尼羅河源頭附近不幸墜落,兩個人都受了傷。但55歲的海明威並不在意,他們又換乘飛機飛往烏幹達首都。飛機隻飛了片刻便一頭栽到一個種植園裏。幾秒鍾後飛機爆炸,引起大火。海明威拉著妻子瑪麗從飛機的殘骸和火焰中爬了出來。瑪麗幾乎不能動彈了。海明威和當地農民撲滅了大火,然後陪瑪麗去醫院。

瑪麗的傷並不重,隻是斷了兩根肋骨。傷勢嚴重的是海明威自己。病曆卡上寫著長長的一串病名:關節粘連、腎挫傷、肝損傷、腦震蕩、二度和三度燒傷、腸道機能紊亂……躺在病床上,海明威看到了用25種語言文字發表的他的訃告。

身體尚未康複,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便降臨到他的頭上了。在榮獲諾貝爾獎金之後的幾年,海明威的健康每況愈下,寫作時越來越吃力。他的高血壓症、糖尿病、鐵質代謝紊亂、皮膚癌、精神抑鬱症等一大串疾病,使他完全喪失了工作能力。1961年7月2日清晨,這位身高6英尺,體重220磅的巨人,把心愛的雙筒獵槍放進嘴裏,扣動了扳機。

讀故事,悟道理:

“一個人生來並不是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是卻無法打敗他。”海明威的“硬漢精神”,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在困難麵前不屈不撓,在挫折麵前再接再厲,在危險麵前英勇無畏,在死亡麵前昂首挺胸,這才是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