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的兒子接到棉衣,聽到父親要他將棉絮拆了,就想:這裏麵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壽後,急忙將棉衣拆開,看了血書,才知道父親遭人誣陷。他幾經周折,托人將狀子遞到武則天那裏,武則天看後,弄不清到底是怎麼回事,就派人把來俊臣叫來詢問。來俊臣做賊心虛,一聽說武則天要召見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偽造了一張狄仁傑的“謝死表”奏上,並編造了一大堆謊話,將武則天應付過去。
又過了一段時間,曾被來俊臣妄殺的平章事樂思晦的兒子也出來替父伸冤,並得到武則天的召見。他在回答武則天的詢問後說:“現在我父親已死了,人死不能複生,但可惜的是法律卻被來俊臣等人給玩弄了。如果太後不相信我說的話,可以吩咐一個忠厚清廉,你平時信賴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謀反的狀子,交給來俊臣處理,我敢擔保,在他酷虐的刑訊下,那人沒有不承認的。”
武則天聽了這話,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傑之案,忙把狄仁傑召來,不解地問道:“你既然有冤,為何又承認謀反呢?”
狄仁傑回答說:“我若不承認,可能早死於嚴刑酷法了。”
武則天又問:“那你為什麼又寫‘謝死表’上奏呢?”
狄仁傑斷然否認說:“根本沒這事,請太後明察。”
武則天拿出“謝死表”核對了狄仁傑的筆跡,發覺完全不同,才知道是來俊臣從中做了手腳,於是,下令將狄仁傑釋放。
這是一個典型的以寬容心態控製自己,忍一時委屈,而最終達到目的的例子。有時候忍耐住剛強直率的性格與對手周旋,是鬥爭中的良策,是寬容的一個升華。相反以硬碰硬,會讓自己吃大虧,這樣做無論從哪方麵來講都是不明智的。青年人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在開創事業的過程中,以此為鑒,學會寬容,記住柔亦可克剛。
列夫·托爾斯泰雖然很有名,又出身貴族,但他卻喜歡和平民百姓在一起,與他們交朋友。
一次,他做長途旅行,路過一個小火車站,就想到車站上走走,來到了月台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動,汽笛已經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著,忽然,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裏衝他直喊:“老頭兒!老頭兒!快替我到候車室把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了。”
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衣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作車站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趕忙跑進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說:“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這是賞給你的。”
托爾斯泰接過硬幣,瞧了瞧,裝進了口袋。
正巧,女士身邊有個旅客認出了這個風塵仆仆的“搬運工”就是托爾斯泰,大聲對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呀!”
“啊!老天爺!”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幹什麼事呀!”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托爾斯泰先生!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麵兒上,請別計較!請把硬幣還給我吧,我怎麼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我這是幹出什麼事來啦!”
“太太,您幹嗎這麼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麼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長鳴,列車緩緩開動,帶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爾斯泰微笑著,目送列車遠去,又繼續他的旅行了。
做人要懂得以退為進之道,因為以退為進,它會給人增加進步的動力。忍人所不能忍,當然這需要勇氣和毅力,需要青年人擁有良好的寬容與忍讓的心態,同時,更需要一種成事者的大家風範。青年人要成大事,這種寬容心態是必不可少的,惟有如此,才會在關鍵時刻顯出成大事者寬宏大度的風範,才能贏得人心,從而成就一番事業。
4.學會寬容和尊重別人
一個成大事者總是能寬容別人的過錯,從不輕易責備別人,從不勉強別人扮演自己心目中完美的角色。
美國總統林肯年輕時有一個嗜好:喜歡評論是非,還常常寫信寫詩諷刺別人,並常把寫好的信丟在鄉間路上,使當事人容易發現。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喜歡斥責人的習慣。
1842年秋天,林肯又寫文章諷刺一位政客。在文章報紙上登出後,那位政客怒不可遏,下戰書,要求與林肯決鬥。林肯本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護名譽,隻好接受挑戰。到了約定日期,二人在河邊見麵,一場你死我活的決鬥就要進行。虧得在最後一刻有人阻止,悲劇才未發生。這是林肯一生中最為深刻的一次教訓,讓他懂得了任性抨擊他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從此,他學會了在與人相處時,不再為任何事而輕易責備他人。
古人非常懂得這個處世道理。過於嚴厲地責備他人,會使對方產生怨恨,這就是自己的一大過錯。王永彬說:隻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這是遠離怨恨的方法。隻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這樣做一定會把事情辦砸。
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種喜歡責備別人的毛病?布置下去的一件工作任務沒有做好,你很可能不是積極地去與下屬尋找原因,研究對策,而是指責下屬:“你怎麼搞的?怎麼這麼笨?”這時,你有沒有想過下屬會有什麼反應?他可能什麼也不說,但在內心卻會覺得你不近人情,從而怨恨你。這樣,你今後與他相處時,總感到疙疙瘩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