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裏能撐船,元帥肩上能跑馬”說的是一種氣量,一種涵養,這種氣量與涵養是一種容人之量。
容,即包容、寬恕。偉人能容,涵蓋天地;軍事家能容,贏得士為知己者死;商賈能容,可贏來豐厚的利潤。
由此可見,能容是成大事的首要條件之一。
1.寬容做人,寬容成事
一個人有多大的心胸,便能做多大事業;有多大的心胸,便有多大的人格魅力。成大事者就是這樣,他們的心胸能容納百川,能彙溪流成江海。
廉頗是戰國時候趙國的大將軍,有攻城野戰之功,因功勳卓越,戰績輝煌,成為當時傾倒朝野、名揚天下的名將之一。而藺相如呢?是門客出身,大智大勇,多次在趙國危難之際力挽狂瀾,贏得了趙王的青睞。此時,廉頗便居功自傲起來,以為藺相如以區區口舌之勞而位居相位,實在是令人不服。於是,經常做出一副姿態和臉色故意讓藺相如看。而藺相如卻極力回避,不與廉頗發生爭執,雖廉頗視他為敵人,而他則退讓之,以國家大事為重,個人私利為次之。僵持了很長一段時期,後來還是廉頗主動認錯了。
廉頗聽藺相如的舍人說,藺相如不願與自己爭位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一個共同利益——趙國的大局。一旦兩人窩裏鬥,豈不給強秦製造了一個消滅趙國的大好時機?於是,坦率的廉將軍便身負荊條,主動去藺相如府上請罰。兩人化幹戈為玉帛,成為誌同道合的朋友,為趙國抵抗秦國的侵略做出了卓著貢獻。這一故事使人們明白了化敵為友的重要性。
敵人和朋友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很難說清楚。也許,人們為了利益之爭會結成各種各樣的集團、組織和階層、階級,他們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標走到一起,又行動一致、思想大致相當,因此成了朋友。而敵人呢?可能是有些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地方,也可能是具有無法避免的衝突對象。這樣,朋友與敵人的關係便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個人在人際關係中的核心。父母、妻子、子女肯定會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而你的競爭者也很可能成為敵人。但這隻是我們以一種靜態的眼光看問題,實際上這種關係是不斷調整,隨時都可能有變化的跡象。
英國著名的外交家托馬斯·潘說:“我們沒有永恒的敵人,我們也沒有永恒的利益,我們所有的是共同利益,一種與英聯邦一致的共同利益。”可見,敵人與朋友,隻是相對而言的,也隻是暫時的,並非永恒不變的,那種幻想擁有永遠的朋友或懷有永久的仇恨者,是超現實的,是無法做到的。
任何社會都不可能隻有一個共同的利益,相反卻被分割成無數個人利益、集團利益。於是,形形色色的個人、個人組織、團隊、集團、階層、階級充斥了社會的各個地方和角落。
為了謀取集團、階層的最大利益,他們拚命地合抱起來,結成朋友關係以對付別的集團、組織。一旦他們獲取了利益,便往往有一批人要分離出去,去尋找更具體、更符合自己的利益集團,曆史上新興利益集團便是最好的明證。於是,這種動性很強的朋友關係便說明了利益之爭是各種關係的根源。而敵人呢?則完全可能成為朋友。
前些年,南京周圍有四家較大規模的化纖工廠,為了爭原料、爭市場,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因此,各個公司都為此感到力不從心,望“洋”興歎。江湖恩怨幾時休?後來,隨著國際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產業化、專業化、國際化不斷加強,跨國公司的蜂擁而入,給這幾個公司的領導人當頭一棒,他們才清醒地意識到,原來真正的敵人卻是來自海外的“狼”,於是,四家公司馬上調頭,目標一致對外,組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產業集團。為了一個共同的利益,他們化幹戈為玉帛,成為患難與共的朋友了。
因此,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是不夠的,隻有將那些過去與你是競爭對手的人,納入到共同利益裏,壯大力量才能奪取更大的勝利。朋友和敵人,從來都不是絕對和永恒的,隻要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甚至是同病相憐,都可以結成朋友,而結成朋友的根本目的,就是壯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在社會的奮鬥和交往中做到遊刃有餘,左右逢源,為自己、為他人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更多的機會。
敵人,有時候也是我們的錯覺所致,或是我們由於目光短淺、孤陋寡聞所致,而你一旦想改變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卻是難上又難。所以,這一切全靠你的勇氣和非凡的遠見與卓識,與朋友團結,與敵人握手。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社會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你不妨去冷靜地觀察,努力尋找你的朋友和能夠成為朋友的敵人。或許,你是位個人主義很強的人,很重視自己的獨立、自主、自我奮鬥,或許你是位理想主義者,視而不見世間敵人的陰險與毒辣,而將這世界想象成如何美好與安靜。但是現實畢竟是現實,而且是不以你的意誌為轉移的。現實的殘酷總有一天會擊碎那理想主義的光環,使你認識到集團力量的強大和個人力量之單薄,使你知道寬容才是真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