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寬容是金,成事於“心”
生活中有的人特別喜歡強調和注意別人身上的缺陷。他們似乎以找出別人的錯誤為樂趣,並以此達到自我滿足,常常表現為商業夥伴相互拆台。然而這種尋找樂趣的方式代價太高,因為這會漸漸抹殺一個人的寬容心。而成大事者卻不是這樣,他們總能化敵為友,把不利的形勢,變成有利的利勢,並結合成一個強大的對外一致的聯盟。
什麼樣才算有寬容的心呢?一個古老的寓言解釋了一切:
一位神秘的長者,他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和洞悉事物的觀察能力。你問他任何問題,他從來不會答錯。
有一天,學校裏來了一個調皮的男孩,把其他男孩都聚集了其他的男孩子在一起,大言不慚的吹牛說:“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一定可以難倒那個‘智者’。我抓一隻小鳥藏在手中,然後去找智者,我要問他,我手上的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即刻將手裏的小鳥捏死,丟到他腳邊。如果他說小鳥是死的,我就放開手,讓小鳥飛走。”打定主意之後,這群孩子跑去找這位智者。
一見到智者,這個調皮的男孩子立刻問:“聰明人,你告訴我,我手上的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
這位聰明的長者沉思了一下,回答說:“小男孩,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掌握在你手中。”
這就是寬容。你是否願意寬容,掌握在你手上,因為你有能力去思考。你可以選擇仇恨、批判或責難,或者你也可以寬容他們的錯誤和缺點。多注意他們好的一麵,而不要老是挑剔不好的一麵。
寬容的心,簡單地說,就是接受別人原來的樣子。富有寬容心的人,多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很少看到別人的缺點。對別人的評估,正麵價值多於負麵價值,鼓勵多於責難。然而奇怪的是,愈來愈多的人總是期望別人從不犯錯。在他們心裏已將自己的雇員或朋友,塑造成理想的完美形象。因此隻要朋友犯錯,或行為不理想,那麼他們心中那個“完美的形象”就粉碎了,他們就一定會生氣和失望。彼此開始互相猜忌,自我意識強烈,不為對方著想,專愛挑毛病,漸漸摧毀了他們的未來。
對於注重數字的猶太人來說,判斷一個人好壞與否的分數是64分。一般說來,學校計算成績時,以100分為滿分。猶太人對神及機械的要求為100。而對於人,按照猶太人的78:22法則,78的78%約為64,故猶太人僅以64分作為評判人的標準。
猶太人雖然2000多年流離失所,痛失家園,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信條,那就是猶太教。猶太人宛如基督徒一般,對自己的宗教頂禮膜拜,因此猶太拉比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是神聖而偉大的,猶太人之間發生的任何爭執,最後都由拉比來裁決。拉比的裁判無論公平與否,猶太人都會絕對服從,不服從拉比裁決的人,會被猶太人逐出猶太社會。
猶太拉比具有如此的權威,按理說,一旦出現了失誤或犯了罪,猶太人大概是永遠不會原諒他們吧?答案卻出乎很多人意料。
一次,紐約破獲一起重大走私案,檢舉出一位將鑽石藏在牙膏皮內的拉比。按普通觀念來說,這種行為簡直是對猶太教的玷汙,猶太人肯定不會放過他。在日本,假如高僧幹了這種勾當,他的信徒一定會放火燒掉寺院。然而,猶太人對這種事情的反應卻極為冷淡:“拉比也是人,人難免犯錯誤,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總之,對於他人,猶太人總是持寬容的態度。猶太人給自己定下了613條戒律,而為了和非猶太人和平共處僅對他們提出7條各個民族都通用的約束。
寬容的人,永遠是心態平和的人,他們看世界的萬物,就像是祖母看著調皮的孫子一樣,眼神不禁流露出一種慈愛、關切;也像是他們看著踩了你的腳、歉意地說著“對不起”一樣,充滿著理解和體諒。但是很可惜,要是超過了這個限度,一般的人就開始叫苦不迭,甚至咒罵起來了。所以在沒有包容氛圍的環境下,人們彼此看著都不順眼,除了自己誰都是白癡,自己的所作所為怎麼想怎麼有理,而別人的行為簡直就是無頭蒼蠅。於是乎,大家就冷眼相見,雖然麵子上嘻嘻哈哈,但背後就嘲笑他是沒有頭腦的豬。如果在其中加點利益衝突,其結果更不可想象,甭指望會有什麼斯文了事,沒有刀光劍影已屬萬幸。
一個溫暖的春天夜裏,在美國東岸的一個城市,有位年輕的學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當他自郵筒走回去時,被十一個不良少年圍起來,拳打腳踢狠狠揍了一頓,不幸的是救護車來到之前,他就斷氣了。兩天之內,警察將這十一個不良少年一一逮捕。人們呼籲嚴懲這些不良少年,報紙也希望采取最嚴厲的懲罰。後來這位死者的家長寄來一封信,他要求盡可能減輕這些少年的罪行,並成立一筆基金,作為這一群孩子出獄重新生活及社會輔導的費用。
家長不願仇恨這些少年,這是內心經過激烈鬥爭的結果,而且需要有堅強的意誌,才能夠寬容這些不懂事的孩子。隻恨控製這些孩子內心的病態性格。他希望讓這些孩子從殘暴、粗魯、仇恨、病態的虐待性格中重生,甚至還提供金錢來幫助這一群孩子。他恨的是這件事,而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