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心態之八寬厚容人(4)(2 / 2)

樂於忘記是成大事者的心態。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人要有點“不念舊惡”的精神,況且在同事之間,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誤以為“惡”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麼“惡”。退一步說,即使是“惡”,對方心存歉疚,誠惶誠恐,你不念舊惡,以禮相待,說不定也能改“惡”從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煬帝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報複,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

魏征曾鼓動太子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為唐王朝立下了豐功。

宋代的王安石對蘇東坡的態度,應當說也是有那麼一點“惡”行的。他當宰相那陣子,因為蘇東坡與他政見不同,便借故將蘇東坡降職減薪,貶官到了黃州,搞得他好不淒慘。然而,蘇東坡胸懷大度,他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舊惡。王安石從宰相位子上垮台後,兩人關係反倒好了起來。蘇東坡不斷寫信給隱居金陵的王安石,或敘友情,互相勉勵,或討論學問,倆人談得十分投機。

相傳唐朝宰相陸贄,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夥營私,便把他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贄被罷相,貶到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別駕。後任的宰相明知李、陸有點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不想李吉甫不記舊怨,而且“隻緣恐懼傳須親”。上任伊始,便特意與陸贄飲酒結歡,使那位現任宰相借刀殺人之陰謀成了泡影。對此,陸贄深受感動,便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圖報複,寬待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

假如你想化敵為友,就得邁出第一步。否則,不會有任何進展。但你和別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要主動示好,寬容一切,采取需求和解的行動,這樣才能贏得和諧的人際關係,享受幸福的人生。

從前,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對叫捷克和康姆的鄰居,但他們確實不是什麼好的鄰居。雖然誰也記不清到底是為什麼,但就是彼此不和睦。他們隻知道不喜歡對方,這個原因就足夠了。所以有的時候他們也會發生口角。盡管夏天在後院開除草機除草時車輪常常碰在一起,說兩句怨氣話,但一般情況下他們還是很少打招呼。

後來,在夏天快要過去的時候,捷克和妻子外出去度兩周的假期。開始的時候康姆和妻子並未注意到捷克家的出遊。也是,注意幹什麼?除了口角之外,他們相互間很少說話。

但是一天傍晚康姆在自家的院子除過草後,注意到捷克家的草已很高了。自家草坪剛剛除過看上去特別顯眼。

對開車過往的人來說,捷克的家草坪很顯然告訴別人,家中沒有人,這樣就會引來盜賊的“光臨”。

康姆看著那高高的草坪,心裏真不願去幫他不喜歡的人。盡管他很努力地在腦子裏抹去這種想法,但是那種幫忙的想法總是揮之不去。第二天,他就主動地把捷克家的草坪除好了。

幾天之後,捷克和他的妻子回來了。他們回來不久,捷克就在街上走來走去,並且在整個街區每個房子前都停留了一會。最後,他來到了康姆的房子前,敲開了康姆家的門。

“康姆,是你幫我家除草了?”捷克問,這也許是他很久以來第一次這樣稱呼康姆。“我問了所有的人,他們都沒有除。他們說是你幹的,是真的嗎?”捷克的語氣幾乎是在責備。

“是的,捷克,是我除的,”康姆說,他的語氣也帶有挑戰性,因為他聽到的不是感激,而是一種責備。

捷克此時有點猶豫,他不知道自己剛才說些什麼,他考慮了片刻,最後用低得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對康姆說了聲“謝謝”而匆匆離去。

就這樣,捷克和康姆打破了以往的沉默,他們雖然還沒有發展到一起出去效遊。但他們的關係改善了。至少除草機開過的時候,他們相互間有了笑容,有時甚至說一聲“你好”。先前他們後院的戰場現在變成了非軍事區。如果沒有彼此的寬容,他們還是很難走到這一步。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要做到長久的相處下去,最重要,也是最難得的是將心比心,誰沒有過錯呢?當我們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時,是多麼渴望得到對方的諒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