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君王領導人1(2 / 3)

好友的死令阿喀琉斯傷心欲絕,複仇之心像篝火一樣熊熊點燃。為此他回到了戰場,並單獨挑戰赫克托耳。一個是希臘最英勇的男人,另一個是特洛伊最強壯的男人,兩位英雄大戰之後,赫克托耳死在了阿喀琉斯的手下。但是,不久後,阿喀琉斯也在兩軍對戰中死於亂箭之下。

一天,海倫正在靜靜地將自己的經曆編織成一塊金色的地毯時,有人叫她在特洛伊城上觀看墨涅勞斯和帕裏斯的決鬥。墨涅勞斯決心殺死帕裏斯。坐在國王的旁邊,當她看到城牆下前夫的高大身影時,愛的熱淚流滿了眼簾。帕裏斯戰敗逃離戰場後,她的感覺是既愛憐又卑視。她鼓勵赫克托耳和帕裏斯再次走上戰場,並真誠地為真正英雄赫克托耳的死而哀痛。帕裏斯在戰場上犧牲後,她又暫時淪為了其弟得伊福玻斯的妻子。

眼看特洛伊城久攻不下,英雄卻不斷犧牲,希臘聯軍的智者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屠城計”。他們佯裝患疾病和供應不足而退兵,丟了一匹巨大的木馬在戰場上。特洛伊城為擊敗了敵人而舉國歡騰,他們把木馬當作戰利品運回了城內。那天夜晚,當特洛伊人睡去的時候,躲在木馬裏的希臘士兵鑽了出來,裏應外合,猛烈襲擊。很快,特洛伊城變成火海,一座曾經華麗宏偉的城堡頃刻間化為了灰燼……

與此同時,墨涅勞斯焦急地在毀壞的特洛伊宮中尋找海倫。愛神阿芙羅狄蒂使海倫變得更美麗了。當墨涅勞斯終於發現躲在角落中發抖的海倫時,極不情願將利劍刺向她那迷人的麵孔。而他的內心裏,則為奪回海倫暗自高興。海倫跟隨墨涅勞斯穿過特洛伊城的廢墟,她深為自己的不潔行為感到恥辱。一想到自己將在希臘軍營中遭受的悲慘命運,她就心驚膽顫。

她的美麗再次拯救了她。沒有人能忍心將劍刺向這位嫵媚動人、令人銷魂的女子之身。在墨涅勞斯的帳篷中,海倫跪在斯巴達國王腳下,乞求饒恕。看到眼前的情形,墨涅勞斯深受感動,他扶起海倫,讓她忘掉過去的一切。墨涅勞斯將她抱起來時,海倫的兩眼流出了幸福與悲傷的淚水。他們倆一同消失在遙遠的西方,回到了斯巴達,像以前那樣相愛。

還有一種說法是,她並未去特洛伊,而是被赫爾墨斯帶到了地中海彼岸的埃及,藏在普洛透斯之處,直到墨涅勞斯從特洛伊回國途中才找到她。丈夫死後,海倫被逐,在羅得斯島被殺。還有人說,眾神讓海倫複活,在琉卡斯島,她變成了大英雄阿喀琉斯的妻子。在拉科尼亞,對她的崇拜與自然界死而複生的觀念相聯係。她與兩個哥哥一樣,被認為是航海者的保護神。作為特洛伊戰爭的引發人物,她成為眾多詩人、作家和美術家創作的題材。

真實的海倫

特洛伊城廢墟2

幾個世紀以來,特洛伊的海倫,一直被描述成由於其傾國傾城的美貌而引發了一場戰爭的女人;而2005年出版的一本備受爭議的“海倫新傳”,卻對她進行了完全不同的評價。這本名為《特洛伊的海倫:女神、女王、娼妓》的書中說,她更有可能是一位頭發剃得光光、袒胸露背的好鬥女王:對性貪得無厭,並且嗜血成性。

這本書是首部有關海倫的詳細傳記,目的是揭示神話背後的真正女人。書中浮現的那張臉,與代代藝術家和詩人筆下的那張豔光四射的臉,幾乎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該書作者、女曆史學家貝塔妮?休斯聲稱,真正的海倫是青銅器時代一位勢力強大的女王,生活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的希臘城邦國家斯巴達。休斯是根據廣泛的考古研究提出這一論點的,除了斯巴達的出土文物之外,還包括在克裏特和希臘大陸各地的重大曆史發現。

在這本處女作中,休斯摒棄了有關海倫的上百本參考書,而是以青銅器時代古希臘都市邁錫尼為背景。休斯心目中的海倫,是一個支配欲極強的女人,光光的頭皮上披著幾股蛇形發辮。她袒胸露背,以顯示其權勢和性感。她還可能是一位身強力壯、訓練有素的鬥士。

在曆史學界,海倫是否真正存在,向來是爭論的焦點。這本書很有可能重新引發曆史學界的爭論。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銅器時代研究專家、英國伯明翰大學考古學院的肯·沃德爾教授對休斯的作品表示支持。他說:“休斯是首位把海倫看作是銅器時代重要人物、而不是神話人物的曆史學家”,“在很大程度上她取得了成功。我們為什麼把荷馬筆下的所有人物都看作是虛構出來的呢?”

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已為19世紀德國考古學家謝裏曼在邁錫尼發掘和考證古城廢墟所證實。至於特洛伊城被毀的真正原因,雖然眾說紛紜,但肯定決不是為了一個美女而爆發這場戰爭的;與其說是為了爭奪海倫而打了起來,毋寧說是為了爭奪該地區的商業霸權和搶劫財寶而引起戰爭的。所謂“特洛伊的海倫”,實質上是財富和商業霸權的化身。在中國曆史上,也有過“妲己亡商”,“西施滅吳”等實例,以及唐明皇因寵楊貴妃而招致“安史之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等說法。

“埃及豔後”克裏奧帕特拉:

尼羅河的“妖婦”、“花蛇”,既美貌又睿智

克裏奧帕特拉命屬下將赤裸的自己包裹在一床大毯子中,來到凱撒的住處求見他。她從毯子裏鑽出來,與凱撒見了麵。那時克裏奧帕特拉正處妙齡,一絲不掛、充滿肉欲、身材玲瓏、美豔驚人的女人一下子征服了54歲的凱撒,兩人火熱地做愛。

豔後簡介

克裏奧帕特拉(油畫)

“克裏奧帕特拉”,這個名字對您來說一定會有些陌生,但如果告訴您,她就是“埃及豔後”,您一定恍然大悟。

有人說,克裏奧帕特拉(Cleopatra,公元前69~前30年),是“尼羅河畔的妖婦”,是“尼羅河的花蛇”;有人說,克裏奧帕特拉是世界上所有詩人的情婦,是世界上所有狂歡者的女主人。羅馬人對她痛恨不已,因為她差點讓羅馬變成了埃及的一個行省;埃及人稱頌她是勇士,因為她為弱小的埃及贏得了22年的和平……她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女人”;她比大多數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氣質,比大多數男子具有更大的力量和決心。她被稱為“埃及豔後”,實際上她沒有埃及血統,她是馬其頓人的後裔。

一個情人、一位母親、一名戰士、一個女王……對她來說都缺一不可。她是大地上的凡人,又好像是按照上天的節奏而活躍於人世的。但丁、莎士比亞等都將這位傳奇女人描述為“曠世的性感妖婦”;蕭伯納稱她是“一個任性而不專情的女性”;考古學家則打趣道:“如果她的鼻子不那麼高的話,恐怕世界史便會因此改寫了。”

她是古埃及王國最聰明、能幹的統治者。她不僅長相華豔,也很有政治頭腦。這位埃及絕世佳人憑借其美麗,不但暫時保全了一個王朝,而且使強大羅馬帝國的帝王竟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願地為她效勞賣命。

埃及豔後克裏奧帕特拉七世,是世界曆史舞台上一個特殊的角色。她風流浪漫、驚心動魄的生涯,不知引起了多少學者專家莫衷一是的評價,也不知引起了多少文人騷客豐富荒唐的聯想!兩千多年來,她的風流韻事在這個世界上經久不衰地流傳著。以她的生平事跡為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依舊充斥著世界各地的舞台和銀幕。

然而,她的身後也還深藏著許多未解的迷團,比如她的自殺方式,有的說是毒蛇噬胸自殺,有的說是用一把空心錐子刺入自己頭部,或撕扯她的頭發。但在克裏奧帕特拉的墓堡中既沒有找到毒蛇的蹤跡,也沒有在她的身體上發現有任何刺傷或咬傷的症狀。更鮮為人知的是她的情愛世界,險象環生,錯綜複雜……還有新近有關她的考古新發現,讓我們一同去揭開這位埃及豔後情愛的神秘麵紗。

豔後傳說

克裏奧帕特拉和安東尼(油畫)

當年,亞曆山大大帝在建立了一個領土空前廣闊的帝國時,將埃及分封給了自己的一個將軍——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隨即建立起了埃及曆史上的托勒密王朝。克裏奧帕特拉是克羅狄斯·托勒密·奧雷特國王的次女,從小在驕奢淫靡的宮廷中長大,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女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