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君王領導人3(2 / 3)

拿破侖的一生叱吒風雲,波瀾壯闊。拿破侖,一個憑借自信與勇氣、激情與幻想、勤奮與意誌響徹整個歐洲的名字;一個在西方世界翻天覆地、掀起滔天巨浪、令世人敬畏景仰的名字;一個跨越曆史和國界阻礙,震古鑠今、空前絕後的名字。2002年,美國好萊塢著名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製作了由8國合作拍攝的史詩巨片《拿破侖:王者的榮耀》。

黑格爾稱讚他是騎在馬背上的“世界靈魂”。雨果則評價道:“他當然有汙點,有疏失,甚至有罪惡,就是說,他是一個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莊嚴的,在汙點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惡中也還是有雄才大略的。”

長期以來,拿破侖一直蒙受著學院、媒體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惡語相向。其實,人們應該把他像其他曆史人物那樣公平對待。

拿破侖的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拿破侖是他自己命運的產物,而非自身命運的創造者。他注定失敗,也注定不朽。在西方曆史上,沒有哪個人像他這樣如此長久獲得讚譽。他以個人非凡的努力,從普通的科西嘉島民成為法蘭西皇帝,叱吒歐洲20餘年。他所建立的榮耀,使得法蘭西人在歐洲贏得前所未有的尊敬。革命使得他登上了曆史舞台,而他以自己的方式使得革命擴展到整個歐洲,將歐洲人從沉睡中喚醒,他更是以法律形式使得法國大革命的成就得以保存,而這部法典至今仍是大多數國家法律的藍本。

拿破侖在名義上是皇帝,在野心上是愷撒,但是實際行動上,他已努力接近很多今天共和製國家都還在努力實現的理想。而且,他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卻正在向一體化目標邁進。

戰場上的拿破侖更是所向披靡。在長達20年的戰爭中,歐洲曆史上所有軍事強國都一一敗在他手中。雖然最後他的失敗與他的崛起同樣是因為戰爭的勝負,但他仍不愧是歐洲第一名將。因為打敗他的不是別人,恰恰是他自己和他所創建的戰爭方法。

拿破侖是一位天才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到實戰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他。在他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拿破侖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1840年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他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他墓前,女王讓王子虔誠下跪。

“我比Alps還高啊!”

拿破侖出生地科西嘉島的拿破侖像

拿破侖縱馬過ALPS(油畫)

拿破侖出生於地中海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意大利貴族世家(當時還屬熱那亞共和國)。父親給他取此名,意大利語意思是“荒野雄獅”。他童年時,父母都是反抗法國統治的科西嘉遊擊隊。身為次子的他,隨著父母親躲避在潮濕山林裏,營養不良導致他終身矮小的遺憾(169cm,一說還不到160cm);以及腹部產生頑癬,導致他習慣將手置放於衣服內抓癢。科西嘉島被賣給法國後,法王便承認他的父親為貴族。

拿破侖一開始自認是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讓科西嘉從法蘭西獨立出去。在父親安排下,他9歲時就到法國布裏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專攻炮兵學,隻用1年就考取了別人用3年才取得的軍官資格。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少尉軍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著作,其中雅克?盧梭的思想對他影響非常大。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侖回到科西嘉。當時島上有3種勢力:革命派、保皇派和獨立派。他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賓派,並在一個誌願軍團中得到中校地位,後因與獨立英雄巴斯誇?帕歐裏發生衝突,全家被迫於1793年6月逃回法國本土。

此年12月,24歲的拿破侖帶“革命政府”兵防衛土倫炮台,成功擊敗進攻法國以援助波旁王朝的英國艦隊,升任旅長。於是他大受法國“革命政府”倚重,而他也開始真正把自己看作是法蘭西人。1794年熱月政變中,他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意大利軍團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準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隊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1796年3月2日,27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為法國意大利方麵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結婚,2天後便匆匆奔赴前線。他率領法軍,大膽翻越阿爾卑斯山脈(Alps),突襲讓意大利防衛措手不及而投降。他統帥的軍隊還多次擊退奧地利與薩丁尼亞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

在普遍身材很高的西方男人群中,拿破侖算是個子偏矮的了。可是當他站立在巍峨入雲的歐洲最高山脈Alps上時,竟狂妄自負地喊道:“我比偉大的Alps還高啊!”

取得意大利之役勝利後,拿破侖威信越來越高,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威脅,因此1798年任命他為法國埃及方麵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製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其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學者以及成百箱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他曾下達過一條著名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但他本人精通數學和天文學,同時還十分熱愛文學與宗教,受啟蒙運動影響很大。

可是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大失敗。拿破侖的艦隊被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困在埃及,而其打掉斯芬克斯鼻子的事情也是在這裏發生。1799年回國時,400艘軍艦隻剩下2艘,人員損失慘重,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但在遠征埃及時,法軍探險隊深入金字塔,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開啟日後考古學對埃及古文明的研究起源,文化意義貢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