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著名女導演曾長期擔任第二秘密情人
希特勒主持柏林奧運會
英國《每日郵報》2006年6月25日報道,德國柏林大學曆史學教授哈恩·維斯克爾昨日出版一本新書,稱有足夠證據顯示,德國前著名女導演萊妮·裏芬施塔爾曾長期擔任希特勒第二秘密情人。
維斯克爾教授也是德國最著名的希氏研究專家。他在該書披露,1933年至1941年,德國納粹時期最著名的女導演裏芬施塔爾一直擔任希特勒秘密情人,地位僅次於愛娃。裏芬施塔爾1902年8月22日生於柏林,原來是舞蹈演員,在膝關節受傷後轉向了電影。當了幾年演員後,她在1932年出演的影片《藍光》中同時兼任編劇和導演,由此開始導演生涯。同一年她首次聽了希特勒的演講,很快就被他的風度與口才所迷倒。
裏芬施塔爾31歲開始與希特勒秘密幽會,這種情人關係一直保持到1941年,那時她已39歲,但仍然是影視界公認的美女導演。在希特勒統治時期,她總共為他拍攝過4部電影,其中最知名也最具爭議的2部就是《意誌的勝利》和紀錄片《奧林匹亞》(為1939年柏林奧運會拍攝)。
裏芬施塔爾此後大半生都受到這4部電影影響。即使到2002年,100歲的她還因為納粹時期的遺留問題而受到調查。調查起因是,她聲稱自己並不知道在她執導的一部電影中擔任臨時演員的吉普賽人後來全部被殺死在集中營。
其實早就有人懷疑裏芬施塔爾是希特勒情人,但她本人堅決不承認。她僅有的一次婚姻是1944年嫁給梅傑·彼得·雅各布,但3年後兩人就分手了。她沒有子女,唯一的弟弟海因茨也在二戰中死去。戰後裏芬施塔爾被捕入獄,期間還數次送入精神病醫院。她雖然仍被懷疑是納粹合作者,但最終還是在戰爭法庭上宣判無罪。她出獄後生活潦倒,隻能與母親一起棲身在一間小公寓裏,2003年9月8日在巴伐利亞州湖邊住所去世,享年101歲。
裏芬施塔爾家人當時強烈反對她與希特勒保持情人關係。維斯克爾寫道:“在那個年代,一個有著良好家庭背景的年輕女郎都與父母住在一起,直到結婚,去做人家情婦是不可想像的事。所以,當裏芬施塔爾離家搬進希特勒在慕尼黑為她購置的別墅時,對她家族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然而,由於那個男人是希特勒,所以她的家人中沒有一個敢站出來說個‘不’字。”
其性變態是因為幼年時曾目睹母親被強暴?
希特勒和尤尼提米特福德
希特勒一生女人雖多,但他與她們的親密關係通常會由於他做出的反常行為而中斷。他的情婦備受折磨,好幾個最後都自殺了,或嚐試過自殺。根據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所著的《領袖》,心理學家認為,其性變態的真正原因,可能與幼年時曾目睹母親被強暴有關。
心理學家認為,希特勒作為一個兒童,看見或者以為看見,父親猥褻並強奸了母親。他們得出這種結論,是根據他的家庭環境、他後來的行為,以及他作品中反複提到在維也納親眼目睹一種汙穢的家庭生活。
希特勒父親從表麵上看是一個舉止拘謹而得體、但脾氣暴躁的政府職員。他一回到家中,就蛻變成一個狹隘的暴君,欺負、責打妻子和孩子們。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男人從一開始就我行我素、不聽勸告,而女人則為了孩子們而反抗他,那麼結果就會很糟糕,隨之而來的就是打架和爭吵。當男人逐漸疏遠他的妻子時,他就會與酒精變得更加親密。每個周六,他都會喝得酩酊大醉。女人出於保護自我和孩子們的本能,不得不為了從他那裏得到幾個便士而爭吵……當他最終在周日甚至周一晚上回到家中時,都是醉醺醺的,看起來冷酷無情,但總是已經和他的最後一分錢分手了。這樣的情景通常會發生,願上帝寬恕!”其實這就是對他父親的描述。
從希特勒在後來歲月中的一些行為來看,他把德語中一些中性名詞陰性化;他把父親等同於奧地利,他因為奧地利對德國的所謂敵意以及後來貪婪的猶太人和侵略成性的同盟國“強奸”了他的祖國而大光其火;他沉溺於某種性變態心理而不能自拔。所有這些可以得出結論:他一直壓抑著創傷性的童年經曆帶給自己的極度痛苦,並隻能把這些痛苦投射到所奮鬥的政治舞台中。
而從另外某些方麵看,希特勒的情形是一種典型戀母情結。他父親要比母親年長23歲。他母親是一個長相標致的婦人,曾有3個嬰兒不幸夭折,於是很擔憂他的健康,把疼愛無保留地給了他,且過分溺愛兒子。但是,每到夜晚,當丈夫帶著威嚇和需要回到家中時,這種密切的關係就被中斷。他後來寫道:“我母親把她的整個生命獻給了這個家庭,尤為重要的是,她給予我們這些孩子以永恒的慈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希特勒之謎》的作者沃爾特·蘭格總結道:“他越憎恨他的父親,他就越依賴於母親的關切和疼愛;而她越愛他,他就會更加擔心,一旦他的秘密被發現,就會遭到父親報複。”如果這個男孩發現,母親在性方麵屈從於父親(甚至歡迎這種侵犯,或者至少是默從),他將會感到一種背叛。對於父親,他可能承受著焦慮和內疚之苦;而對於逆來順受的母親,他會懷有一種不滿和愛恨交織的矛盾之情。這些可作為他後來懲罰奧地利(父親)和德國(離棄了他的母親)的線索。因此他有計劃地摧毀那“已不再值得我奉獻”的德國。
希特勒的戀母情結,似乎與一種幾乎令人難以忍受的對他自身價值的懷疑結合在一起。他是一個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且有些病態的孩子,和他那穿著製服的莊嚴的父親相比顯得很小。兄弟姐妹的夭折毫無疑問增添了他的焦慮不安。甚至在他童年,相比一般男孩子而言,他明顯具有對男性身份的更多不安全感;這不僅是因為受到父親威脅,而且根據1945年5月蘇聯人屍體解剖報告,他還患有一種單睾丸畸形症,即一個睾丸沒落入陰囊(但也有人說,希特勒生殖器完全正常)。這種症狀既非罕見,本身也不會致病;但如果患有其他幼兒疾病,且有一種極其困擾的親子關係,就像希特勒這樣,那麼就可能致病。母親要求絕對的幹淨和整潔,並嚴格訓練兒子,教他控製大小便和如廁;在後來歲月中,希特勒在完全的潔癖和對汙物(比如說惡臭之物、糞便和汙泥)的著迷之間搖擺不定。
在希特勒成年後的日子裏,這些極具爆炸性的心理力量主宰了他的性變態行為和政治極端主義。
後來對希特勒的朋友、情人和他自己的言談舉止所做的一些報道可見,他在取悅女人時總是自貶,他喜歡隨身攜帶一根馬鞭,他對閹割的焦慮,對砍頭和一般性流血(包括他自己的血)懷有一種迷戀,這表明他在童年就懷有強烈負疚感、不安全感以及過早就被傷害的自尊感。
越南人民領袖胡誌明:
他的中國妻子到底是曾雪明還是林依蘭?
胡誌明在日記中寫道:“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言談舉止、性格愛好和清玲完全相同。在那目光相撞的瞬間,我發覺自己已不再是個純粹的無神論者。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意,是一種無形的神秘力量促成我們見麵。我想,一定是我的真情感動上蒼,讓清玲的化身得返人間。現在我要百倍於從前地愛護她,我決不會讓她再一次離開我。”
胡誌明其人其事
胡誌明照片
胡誌明河內故居
胡誌明(HoChiMinh,1890~1969年),越南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越南人民的大領袖,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曾長期領導越南人民革命,解放全國,任越南民主共和國第一任主席兼政府總理、勞動黨中央主席。原名阮必成,小名阮生宮,青年時又叫過阿三,參加革命後又曾改名阮愛國。曾多年在中國境內活動,先後化名李瑞、宋文初、胡光、秋翁、胡誌明等——後來就一直使用這個名字。
胡誌明出生於越南中部義安省南壇縣黃稠村外祖父家,在金蓮村父親阮生輝家長大。阮生輝曾考中副榜,靠教書為生,擔任過官職,後遷到南部當大夫,是個愛國的漢學家。
當時越南還是法國帝國主義的殖民地。胡誌明自幼就有趕走殖民者,解放同胞之誌。15歲在順化國立學校讀書時他已參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動,為一些愛國誌士做聯絡工作。但他不讚成那些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家依賴外國乞求獨立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