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君王領導人7(2 / 3)

1911年初胡誌明輟學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學校當教員,不久到了西貢。他期望能到西方國家觀察學習,以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此年底他取名阿三,到法國聯合運輸公司商輪上當廚師助手,從此離開祖國,到過歐、非、美洲的許多國家。他靠做夥食管理員、幫工雜役、燒鍋爐、旅館待役、園丁、洗印照片等維持生活。他學習外語,廣泛接觸民眾,訪查各國民情,觀察世界,了解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和對殖民地人民的殘酷掠奪。

1919年初巴黎凡爾賽和平會議召開時,胡誌明取名阮愛國,代表在法國的越南愛國者向各國代表團遞交了一份備忘錄,提出著名的各民族權利八項要求,要求法國政府承認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決權。但是,和會列強並未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要求。

胡誌明認識到,要贏得真正的獨立和自由,被壓迫民族首先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越南人民必須自我解放。他用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一點錢,把八項要求印成傳單廣泛分發並郵回越南。從此,阮愛國的名字在越南就成了愛國的旗幟。

1924年12月中旬,化名李瑞的胡誌明從蘇聯來到中國廣州(時任孫中山總統政治顧問鮑羅廷的翻譯),同越南著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潘佩珠等人多次討論本國革命問題,建議修改越南國民黨黨章,使之更加革命化。潘佩珠認為他的意見符合新形勢,很快接受了他的意見。

胡誌明在廣州舉辦越南青年訓練班,是主要講課人,中共領導人劉少奇、彭湃、陳延年等也為他們講過課。他創立越南青年同誌會,其領導核心是共產團,出版機關報《青年周刊》。他還參加成立東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包括越南分會。他在廣州各個訓練班的講稿集成《革命之路》一書由東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宣傳部出版,影響甚大。1930年2月他在香港親手創建了越南共產黨。

二戰爆發後,胡誌明又化名胡光,到中國南方桂林等地同越黨中央取得聯係,準備條件回國活動。1940年6月法國淪亡後,日本於9月占領印度支那北部,越南局勢發生急劇變化。此年12月底,胡來到中越邊境舉辦幹部訓練班,以《解放之路》作為教材。1941年2月他回到高平省北坡,取名秋翁,召集黨中央會議,培養幹部,並直接指導在高平省成立救國會的試點工作。

1942年8月胡誌明正式采用今名,準備返回中國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聯係。他剛到廣西靖西(一說德保)境內就被蔣介石地方政府逮捕。此後他在廣西各地13個縣的18個監獄裏監禁了13個月,受盡摧殘和折磨,不得溫飽,牙齒脫落,頭發灰白,麵容憔悴。他寫了133首詩,後來以《獄中日記》發表(其中有“恨彼好人離我倆,長教你我各淒涼”之句)。

1943年9月胡誌明在柳州監獄獲釋,隨即同當地越南各民族主義救國組織取得聯係。同時,他恢複了與黨的聯係,很快便起程回國繼續領導革命。

1945年5月德國敗降後,日本法西斯侵略勢力奄奄一息,越盟已控製全國大部分地區。胡誌明及時指出,總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根據他的建議,8月中旬黨的全國會議在宣光省新潮舉行,決定立即發動全國總起義。胡主持召開了國民大會。出席會議的有越南各政治黨派、人民團體,民族、宗教的代表和歸國越僑代表。大會同意共產黨和越盟總部關於總起義的主張,決心在盟軍進入印度支那以前奪取獨立。大會選舉以胡為主席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員會作為臨時政府。胡發表《總起義號召書》,號召全國同胞立即行動起來,“以我們的力量解放我們自己。”

在胡誌明的領導下,越南人民勝利地發動了八月革命,解放了全國。8月下旬他帶病來到河內。9月初在河內巴亭廣場五十萬人的群眾集會上,胡代表臨時政府宣讀《獨立宣言》,莊嚴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誕生。1946年3月舉行的第一屆國會,一致推選他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第一任主席兼政府總理。

1951年2月舉行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越南勞動黨,胡誌明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1954年,作為越南黨政主要領袖,胡領導越南人民為保衛革命政權而鬥爭,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偉大勝利。1954—1965年他又領導了越南北方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實現統一祖國的鬥爭,以及抗美救國戰爭。但是,長期動蕩艱苦的革命生涯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969年9月因嚴重的心髒病不幸逝世。

胡誌明在中國的情感傳奇

根據史料,胡誌明年輕時曾在越南國內有過一個妻子,但不幸過早犧牲。後來他長期在中國從事革命活動,並與中國姑娘產生愛情,還結了婚,回國後他便終生未娶。但是這個中國姑娘究竟是誰?筆者查了不少文章,竟然出現了兩個名字——曾雪明和林依蘭。黃錚、李永軍、孔可立等人認為是前者;染益新、袁方等人則認為是後者。

那麼,到底曾雪明和林依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還是本來隻有一個人,卻混淆成了兩個人?又或者本來隻有一個人,而另一個人根本就是瞎編的?若是一個人,她是曾雪明還是林依蘭?看這兩派文章的說法,都似乎言之鑿鑿,難分對錯。曆史就是這般撲朔迷離。

我個人認為有兩人,即曾、林是兩個不同的人。

胡誌明陵墓

先看曾雪明一說。

曾雪明1905年生於廣州,原籍廣東梅縣鬆口鎮,1926年與胡誌明舉行婚禮,婚後兩人一起生活了半年多時間。1927年5月胡誌明離開廣州後,就與妻子失去聯係而未能再相聚。從此,這一對有情人,一個未再嫁,一個未再娶,天各一方,都過著獨身生活,生死相戀,直至辭世。

1925年曾雪明在廣州一醫務所任助產士。當時廣州正處於中國大革命的高潮及中心地,何香凝、鄧穎超、蔡暢開辦了婦女運動講習所。受革命思想影響,曾也時常去婦運所聽演講,參加活動。

胡誌明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畢業後,受共產國際派遣任中國顧問鮑羅廷的翻譯,於1924年11月來到廣州,化名李瑞。1925年的一天,曾雪明去婦運所找蔡暢,下樓時在樓梯拐角處巧遇正要上樓的李瑞。不經意的禮讓和對視中,李瑞被這位長著鵝蛋型臉,皮膚白誓,文靜端莊又顯聰慧的廣州姑娘所深深吸引,禁不住詢問蔡暢她的芳名及有關情況。蔡暢見李瑞情有獨鍾,便會意地介紹了曾的情況,並與鄧穎超一起做紅娘(還有一說紅娘是越南革命青年林德樹的中國妻子梁惠群),使這對有情人建立了戀愛關係。

當時曾雪明僅知李瑞是鮑羅廷的翻譯,越南革命黨人。舊中國封建意識濃厚,女性絕少自由戀愛,更何況李瑞是越南人,35歲“高齡”尚未結婚,曾家能否同意這門親事?好在曾家還是比較開明進步的。為考證李瑞的人品才學,其二哥曾錦湘(早年留學美國,並和孫中山是故交,精通5門外語,文筆精絕,曾應孫中山之請為其撰寫文章)專程請李瑞作了一次長談。李瑞的謙樸、務實、自信、熱忱、遠見卓識、獻身精神、豐富的閱曆及精熟純正多國外語令曾錦湘深為折服,他代表曾家同意了這門涉外婚姻。

1926年10月曾雪明與李瑞在廣州正式舉行婚禮,地點在市中心財廳前的太平餐館,這也是一年前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請客的地方。鄧穎超、蔡暢作為證婚人、媒人主持了婚禮。蘇聯顧問鮑羅廷、顧問助手張太雷到場祝賀,婚禮熱烈而隆重。這短暫的不到一年光陰,婚後的生活幸福而甜蜜。曾對李瑞的飲食起居照顧得頗為周到,堪稱標準的賢妻良母,使這個21歲就離家出走,浪跡天涯的“遊子”,在15年後又有了“家”的溫暖感覺。這也是胡誌明年譜中唯一沒有文字記載的近一年空白時間。

1926年6月至12月曾雪明在婦運所繼續學習了半年。此年底她懷孕了。李瑞喜出望外,盼望盡快做上父親。但曾的母親梁氏得知此事後,深恐女兒有了小孩會隨夫離去,力勸她墮胎。父親早亡,母親暮年孤獨,曾母命難違,為盡孝道,顧不了丈夫李瑞的苦苦相求,忍痛含淚做了墮胎手術,留下了終生遺憾。

中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1927年4月蔣介石策劃中山艦事件,徹底背叛革命,瘋狂圍剿捕殺共產黨人,白色恐怖血腥的屠殺震驚了世界。在嚴峻形勢下,因共產國際指示無法攜帶家屬,李瑞隻好獨自隨蘇聯顧問團經武漢轉上海,後經海參崴赴莫斯科。自此天各一方,夫妻分離。由於曾雪明過去認識的革命誌士相繼被捕或轉移,無法再與李瑞取得任何聯係。悲傷絕望之餘她隻得來到母親身邊,在順德縣當助產士。這期間,李瑞曾從外地兩次托人帶信和寄信與曾聯絡,都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