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君王領導人7(3 / 3)

1929年12月胡誌明到香港從事革命,化名宋文初。1931年6月他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維多利亞監獄。為打這場官司,宋找到曾雪明的群姐,得到了她的熱情援助,群姐請律師幫他打贏了這場官司。曾從群姐那裏得知宋文初就是自己丈夫李瑞時,曾專程趕到香港探監,但未能謀麵,傷心而返。後當群姐落魄時,曾為感激她曾援助過自己丈夫的俠義心腸,亦傾囊相助。

曾雪明痛下決心,守節如玉,從一而終。她冥思苦想夫妻再相聚的一天能夠到來。日月如梭,轉瞬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1950年5月,她在《文彙報》上看到越共主席胡誌明的肖像、毛澤東主席發給胡60大壽的賀電、胡的生平事跡文章,才意識到自己多年來魂牽夢縈的丈夫就是胡誌明。為證實這個想法,曾通過種種途徑想設法與胡取得聯係,但均未能如願。1953年曾到廣州西區第八保健站工作,1958年並入廣州西區大聯盟保健站繼續任產科醫生至退休。

同年,時任全國婦聯主席的蔡暢肯定了李瑞即胡誌明化名,並證實曾、胡的婚姻關係。廣東省委書記區夢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也先後會見了曾雪明。但此事終究涉及兩國關係,胡誌明是否知道妻子尚在人世,為何不通過中共中央尋覓失散多年的愛妻,就不得而知了。

胡誌明主席經曆了與曾雪明飽受磨難的婚姻之後,由於聯絡中斷,又一心報國,亦是獨守終生不曾再婚。其實,他以“誌明”為名,就有了記在心中,永沫不忘(曾雪明)之意。他多次向陶鑄等中共同誌打聽過曾的下落,隻是毫無結果,從此對尋妻、娶妻之事心灰意冷,坦然過著獨身生活。年深日久,這一段至死夙願未償的國際婚姻的內幕,被曆史的塵埃所掩埋,知情者寥若晨星。

1969年9月胡誌明與世長辭。聽到這個消息,在廣州的曾雪明悲痛萬分地在自己寓所南麵牆上掛了胡的遺像,像框上披著黑紗,遺像前設置香燭台,點上香燭,擺上鮮花。她向單位請了喪事假,一連幾天麵對胡誌明,時而站著,時而坐著,默默凝視著,萬般哀思盡在不言之中。

曾雪明孤身一人直至1991年11月飲憾去世,享年86歲,遺體火化,灑向大海。人們在清理她的遺物時,看到有保存完好的胡誌明像,1949年上海八月出版社出版的《胡誌明傳》,1950年三聯書店出版的《胡誌明》小冊子,196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胡誌明《獄中日記詩抄》,以及數頁已發黃的刊登有胡誌明資料的剪報。此外,還有她寫給胡、而胡無法收到的信函底稿。

胡誌明與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在一起

再看林依蘭一說。

1923年冬,正在莫斯科學習的胡誌明,任凜冽的寒風和冰涼的雪水鑽入脖頸,淚水悄無聲息地從眼中湧出,打濕了指間的信箋。這封信帶來的是噩耗:他的忠實伴侶阮清玲被敵人殺害了!

胡誌明和阮清玲是在上世紀20年代第一個春天認識的。那年,胡到歐州尋找真理和革命火種,搭船回國途中兩人在海上邂逅相識。阮不顧家裏反對,毅然投身越南民族解放運動,傳播革命火種,成為胡的忠實伴侶和得力助手。阮在越南婦女界一呼百應,是位有魄力和威望的婦女領導人。可萬萬沒有料到,就在胡前往前蘇聯學習革命經驗之際,由於叛徒出賣,她不幸被捕。麵對敵人的引誘、威逼,阮堅貞不屈,至死不向敵人低頭。

在當晚的留蘇越南青年同誌會會議上,胡誌明當眾宣布:“清玲同誌已經壯烈犧牲,但她永遠活在我的心中。她的鮮血決不會白流,更多的人會沿著她走過的路繼續前進。有這麼多好戰友,我相信越南的革命事業一定能夠完成。我要向全世界宣告:越南不解放統一,我今生今世就不成家!”他沒有想到,這句落地有聲的話,將成為自己日後婚姻生活的一座大山,壓得他不堪重負,痛苦不已。

1930年中國正處在白色恐怖當中,各地正加緊搜捕“共黨分子”。胡誌明就在此時到達廣州開展革命工作。出於安全考慮,他向中共廣東地下省委求助。於是,廣東地下省委通過陶鑄安排中共女黨員林依蘭和他假扮夫妻做掩護。這天,胡誌明見到林,頓時驚呆了,眼前的女子分明便是自己朝思暮想、念念不忘的阮清玲!他差點失態了。

胡誌明在日記中寫道:“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言談舉止、性格愛好和清玲完全相同。在那目光相撞的瞬間,我發覺自己已不再是個純粹的無神論者。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意,是一種無形的神秘力量促成我們見麵。我想,一定是我的真情感動上蒼,讓清玲的化身得返人間。現在我要百倍於從前地愛護她,我決不會讓她再一次離開我。”

為掩護胡誌明在廣東、香港開展工作,林依蘭以一個“妻子”的身份,無微不至地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兩人漸漸產生了愛意。但胡擔心時機尚未成熟,怕遭到她的拒絕,始終不敢表示愛意。林在胡向她傾談心聲時,也早已芳心暗許,可她認為還沒到捅破窗紙的時候。

不久由於叛徒出賣,胡誌明被捕。臨別時他擁抱了林依蘭:“堅強些,別讓敵人笑我們軟弱,好嗎?”說著,取出貼身珍藏的日記本交給她,“我把心留下來陪你,收下吧!”

3天後胡誌明被營救出來。林依蘭盯著他那有棱有角的臉孔,說:“誌明,你受苦了!為什麼不等我去接你?”“我也想更快見到你。”說著,胡送上蘭花,“送給你,喜歡嗎?”看到林表情困惑的樣子,他又說:“看過我的日記了吧?我相信心中的蘭花永遠不會枯萎。”林接過花束,情不自禁地撲入胡那寬厚的懷裏。

不久後胡誌明回國繼續他未竟的革命事業,並擔任越南黨政主要領導人。上世紀50年代中國大陸解放,林依蘭已是廣東省高級領導幹部。幾年後胡應邀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立即致電廣東省委及陶鑄、林依蘭等人到北京與胡會麵。當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時,一切盡在不言中,兩個人久久凝視著對方,激動的淚水模糊了雙眼。

1958年在越南河內,胡誌明鄭重地對陶鑄說:“我已年逾花甲,和依蘭相戀20餘載,想盡快同她團聚。請你回去後詢問一下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對這件事的看法,倘若他們讚成,我想把依蘭接到河內秘密舉行婚禮,了結多年的夙願。”陶鑄也非常支持他。回京後,陶鑄向黨中央、毛主席轉達了胡的意思。毛沉吟片刻,說:“我們提倡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不過,這事關連中越兩黨兩國的關係,不能掉以輕心。”周恩來說:“我認為應該跟越南共產黨的同誌們協商一下,假如他們不反對,我們決不做絆腳石。”

但是,越南方麵卻阻力重重。在北越中央政治局會議室裏,胡誌明終於拍案而起:“我受夠了!我不想再按別人意思生活!這一次你們休想說服我!”總書記黎筍沒有動怒,心平氣和地說:“老胡,別太衝動!凡事從長計議。我這麼勸阻也是為你著想。你曾說過越南不解放就終身不娶,這句話影響很大,一旦你違背諾言,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解放南方的神聖事業。所以我寧可被你指責憎恨,也不能讓越南老百姓罵我們是千古罪人!”這事也就隻好不了了之。胡無力回天,默默無語兩眼淚,悄悄吞下了這枚苦果。

胡誌明與林依蘭之間無果的戀情,對林的精神打擊太大,年年望眼欲穿,盼來的卻總是失望,隻能獨自低聲飲泣。1968年她病情惡化,告別人世。臨終前,她沒有忘記把胡贈給她的那本“愛情日記”托人交給他,並囑咐他節哀順變。胡驚聞戀人去世,痛不欲生,淚如雨下。時隔一年,胡亦溘然去世。彌留之際,他還念叨著林的名字。這段上世紀中葉最令人矚目的戀情,終以悲劇而止。

“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

退位竟不是為佳人,而與納粹有關

國王發表了退位廣播講話,同時他也宣讀了那篇著名的退位演說。其中講到:“我的臣民們,我不僅是你們的國王,我還是一個戀愛中的男人……我的沃麗斯,與你在一起,遠勝於擁有王冠、權杖和王位。我隻想給心愛的女人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