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囂張一生,結局可悲
薩達姆
薩達姆·侯賽因(SaddamHussein,1937~2006年),伊拉克前總統(同時行使總理職權)、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阿拉伯複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總書記。
薩達姆執政時期,主要政績包括發展經濟及福利,改革黨內權力架構,避免政變再次發生;阻止伊拉克分裂,維護民族、政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建設祖國,改造麵貌,建成了世界上一流公路、機場、政府大樓、紀念碑等。他雄心勃勃,做事果斷,毅力堅強,精力充沛,敢於鬥爭,善於玩弄權術,具有獨特個性和言行。但是他獨裁專製、窮兵黷武、嗜血好戰、殘暴迷狂、不擇手段,對伊拉克、伊朗、科威特乃至多個國家的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薩達姆興趣廣泛,注意修飾,喜歡運動,熱愛生活,愛好音樂,博覽群書,崇拜邱吉爾、納賽爾、斯大林等,還有較好文學水平,先後創作兩部小說《紮比芭和國王》和《惡魔,滾開》,帶有強烈自傳色彩和宣傳性質。
薩達姆生於薩拉赫丁省提克裏特城外阿瓦紮村一個農民家庭,其名在阿拉伯文中解作“起來抗爭的人”。自幼喪父,靠叔父撫養成人。母親重婚後,繼父對他極其嚴厲,並有虐兒情況。10歲時逃離家庭,跑到首都巴格達投靠舅父。他是個武裝民族主義者,對薩達姆影響很大,其女兒後來亦嫁給薩達姆。在舅父安排下入讀巴格達民族主義學校。18歲積極投身政治運動,加入反對親英統治者起義。20歲加入阿拉伯複興社會黨,並很快躋身複興黨領導人之列。1958年參加反對原伊拉克國王政變,1959年參加刺殺總理卡桑行動,被伊政府判處死刑,而他本人則經敘利亞逃到埃及開羅。
1960年薩達姆在開羅大學修讀法律,開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接觸。當時美國擔心伊拉克政府與共產黨關係日益密切,於是向複興黨及其他反政府勢力提供援助。1963年2月複興黨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回到巴格達,任複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成員。同年11月伊總統阿裏夫推翻複興黨政權,1964年被捕,在獄中仍被選為複興黨副總書記,2年後越獄。1968年回到伊拉克協助發動政變,推翻阿裏夫,使複興黨再次掌權,出任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複興黨伊拉克地區副總書記及宣傳部長和安全部長,成為伊名副其實第二號人物。1972年起開始將外國石油公司國家化,並將石油收入用來建造軍隊。1975年與伊朗國王簽訂《阿爾及爾協議》,伊朗停止支持伊境內庫爾德人叛亂。1976年晉升為上將。
1979年7月16日,伊總統貝克爾因病辭職,複興黨原領導人亦淡出政壇,薩達姆順利登上總統寶座,同時還擔任伊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和阿拉伯複興社會黨地區總書記職務,集黨政軍全部大權於一身,類似獨裁者。此年8月被授予參謀元帥軍銜。薩達姆自就任元首以來,一直試圖扮演大阿拉伯民族領袖,很早就在謀求和敘利亞合並,於政壇上縱橫捭闔幾十載,曆經戰火,並一直嚴密控製著政權。
1980年薩達姆趁伊朗內部正爆發伊斯蘭革命,政局動蕩,借兩國邊境一些衝突,派兵進攻近鄰,並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兩伊戰爭爆發。美國一直在背後為薩達姆提供化學武器等。1988年3月16日,伊軍對庫爾德城鎮哈拉卜沙發動化學武器襲擊(一說是伊朗的氰化物基毒氣),一天之內造成超過5000名庫爾德人死亡,1萬餘人受傷。同年8月20日,薩達姆鑒於伊軍在戰場上已占上風,占領部分伊朗領土,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兩伊立即停火決議。曆時8年的戰爭使伊拉克經濟遭受巨大損失。但伊對庫爾德人的鎮壓仍然繼續。
兩伊戰爭令伊拉克對石油出口的倚賴變得更為重要。1990年8月2日薩達姆指責科威特蓄意推低油價,以“消滅腐朽反動的君主專製政權”、“解放科威特人民”為口號,命令伊軍越過邊界入侵科威特,數小時後占領首都科威特市,海灣戰爭爆發。8月8日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宣布科威特與伊合並。8月28日薩達姆發布命令,宣布科威特為伊第19個省。聯合國隨即對伊采取經濟等全麵製裁,伊在國際上被孤立。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領導的英國、法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科威特等多國部隊向伊拉克軍隊發動號稱“沙漠風暴行動”的聯合進攻,伊軍全線崩潰。2月26日薩達姆命令伊軍撤出科威特,27日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一切決議。薩達姆發動海灣戰爭,使伊蒙受更加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海灣戰爭後,薩達姆采取頻繁更換軍隊要員和任用親信的手段以維護自己統治,還研製生化和核武器,但地位已不如前穩固。
2002年10月15日薩達姆在總統選舉中以100%得票率蟬聯。但美國多次指控他使用武力鎮壓持不同政治意見者與競選對手。同年12月7日薩達姆為入侵科威特道歉,但同時對科方領導層進行指責,科方拒絕接受其道歉。次年2月2日薩達姆否認伊拉克有違禁武器,否認與基地組織有任何關係;3月15日伊開始備戰,全國被分為4個軍區。
3月20日美國發動對伊拉克攻擊,美伊戰爭(或稱“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開始實施“斬首行動”。4月4日美軍向巴格達挺進,薩達姆微笑著出現在巴格達街頭群眾中(但後來傳言此人隻是其替身)。4月9日薩達姆在巴格達的雕像被推倒,標誌著美軍已占領巴格達,伊政權被摧毀,薩達姆結束其24年統治生涯,下落不明,包括薩氏父子在內的伊前高級官員突然集體“蒸發”。戰後雖然一再出現據說是他號召伊人民反抗入侵者的錄音磁帶,但其真實性一直未被證實。美國情報機構認為薩達姆依然生存,並潛伏在伊境內。4月11日美軍發布“撲克牌通緝令”,55名伊前政府高官榜上有名。
在美軍和伊各政治派別合力圍捕下,薩達姆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7月22日被美軍擊斃。“撲克牌通緝令”上的大部分伊前政府高官已先後被捕、自首或被打死,但薩達姆一直下落不明。駐伊美軍曾懸賞2500萬美元抓捕薩達姆。12月14日薩氏在其家鄉提克裏特被捕,經過一次迅速的DNA測試確定是他本人。2004年美國正式宣布,根據日內瓦公約確定薩達姆為戰俘,並獲得戰俘待遇和權利。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當地時間上午6點(北京時間上午11點),薩達姆在巴格達北部被處以絞刑。